“当看到医护人员出现在家门口时,就像看到了黑暗中的一束光。在台风如此猛烈的时候,他们冒着危险赶来,保我们母子平安。”9月24日晚,李女士(化名)动容地说。
就在9月24日凌晨5点24分,她突发紧急情况,急需救援!中山市第六人民医院(火炬高新区人民医院)急救团队不顾狂风暴雨、路面湿滑的危险,在超强台风的恶劣环境下,用医者使命保障母婴安全,在风雨中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
母婴平安。
台风天拨打120 医护救援团队迅速到来
目前,李女士母子情况平稳,回忆起当时情况,她依旧心有余悸。正值台风天,刚开始她只是感到轻微不适,但看到有血和羊水,又有一点腹痛,随之而来的是焦虑和恐惧。家人马上拨打了120,之后等待救援的过程更是令人煎熬。“这期间我们拨打了三次急救电话告诉医生自己的情况,好在医生给予了很好的安抚才平静下来。” 李女士说。
据悉,台风天出诊,急救团队面临的是双重挑战:既要与时间赛跑,又要与恶劣天气抗争。道路积水与强风是首要困难。救护车在前往孕妇家中的路上,需克服湿滑路面和低能见度等不利条件。
出诊医生刘羽稀回忆,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让平时简单的路程变得异常艰难,但每耽误一分钟,孕妇和胎儿的危险就增加一分。到了小区之后,楼栋标识不明显,透过车窗并不能看清,救援人员在没打伞的情况下,下车后一栋一栋地寻找。
终于到达孕妇家中,医生一边询问病史,一边查看孕妇,初步判断血性羊水,助产士同时测胎心,胎心132次/分,心里的石头暂时放下了,但继续待产胎儿及孕妇均有生命危险,因此需要立即转运回院,越快越好!
凌晨5:54,在回医院的路上,救援人员马上打电话给住院部护士生成住院号;5:55电话上级医生黄伟方副主任,孕妇情况危急,需立即启用绿色通道及院内抢救小组,急送手术室剖宫产,请做好紧急手术准备;5:57通知手术室做好紧急剖宫产准备;6:00孕妇转运回院,直接送至5楼手术室行紧急剖宫产。
紧急救援中。
紧急剖宫产 医护救治团队保母婴平安
紧急剖宫产进行中!医护人员沉着应对、默契配合,精准找到病因——孕妇为帆状胎盘出血。但医生团队又面临“进腹困难”的挑战。黄伟方医生介绍,因孕妇有过二次剖宫产手术史,术中发现粘连致密,如粘连严重,有可能出现术中损伤靠近器官,增加手术难度,增加出血的风险。而且如果不能及时娩出胎儿,有可能导致不良的新生儿结局。面对棘手情况,手术医生相互配合,通过娴熟的手术技巧,经过紧张有序的救治,手术顺利完成,母子平安。
台风天气给手术带来了额外难度。主治医生团队表示:“虽然手术室内部环境可控,但台风天气可能导致电力供应不稳定,影响医疗设备的运行。”为此,医院全面巡检了急救、生命支持设备运行情况,并安排设备维修人员24小时值守,保障故障1小时内响应。
医院产科主任钟兰兰表示,面对台风,对于孕产妇这类特殊群体,医院在门诊已经提前两天有针对性提醒,尤其是高危孕妇:如果破水那就打急救电话。如果只是见红就先观察,如果有规律性腹痛就及时就诊等。
“想起被送来医院的一路上,医生一直安抚我,不用担心,放宽心,一定会保证母婴安全,我渐渐放松了心情,勇敢迎接新生命。”李女士说。经过紧急救援,李女士和家属也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精神充满感激:“在台风如此猛烈的时候,他们冒着危险赶来,这种职业精神令人动容。”
紧急剖宫产手术。
无缝衔接机制是救援成功的重要保障
中山市第六人民医院(火炬高新区人民医院)院长张洪涛介绍,面对超强台风“桦加沙”,医院早已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医院管理层带队全体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和二线医生全部留守医院,同时各个部门逐步排查隐患,同时总务科和医务科也做好了各种应急预案。在台风影响期间,医院暂停普通门诊,但急诊和儿科发热门诊24小时正常开诊,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求。”
张洪涛表示,在协调医疗资源方面,医院成立了专门的台风医疗救护小组,根据台风期间患者救治需求,调配全院医疗人力、物资及床位资源。针对台风期间可能高发的外伤、骨折、溺水等常见疾病,医院提前做好医疗救治保障工作预案。
“在台风天出诊确实存在风险,但生命至上,我们没有任何犹豫。医院已预留人手、病床、医疗用品及物资,应付风暴期间出现的突发情况。” 张洪涛表示。
张洪涛提出,无缝衔接机制是这次救援成功的重要保障。为抢赢“生命时间”,出诊医生在返院途中就电话联系院内住院部医护团队与手术室,同步告知孕妇病情,启动紧急救治预案。当急救车抵达医院时,医护人员已开启“绿色通道”,将孕妇直接推送至手术室。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侯玉晓 通讯员戚俊杰
图片由院方提供
编辑:侯玉晓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防御超强台风“桦加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