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携狂风暴雨直面广东,9月23日18时,惠州市正式启动“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的“五停”应急指令——城市街道渐次空旷,商铺闭门、学校停课,往日喧嚣按下“暂停键”。然而,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院区里,急诊灯、病房灯、手术灯始终明亮,医护人员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逆风雨而行,以“白衣卫士”的姿态,将岗位化作“战场”,用坚守为市民撑起一片安全的“晴天”。
提前部署
织密安全防护网
面对台风“桦加沙”带来的强风、暴雨等严峻考验,医院党委第一时间扛起责任,提前72小时启动台风防御应急响应机制。医院领导班子带队深入各院区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安全生产联合检查,重点聚焦急诊医学科、ICU、手术室、新生儿科等关键科室,逐一检查供氧系统、应急电源、排水设施、医疗设备运行状态,同时要求备足急救物品、呼吸机、除颤仪等物资,以及沙袋、抽水泵、应急照明设备等防台物资。
“落实隐患排查、建立应急队伍、加强值班值守、保障医患安全!” 在医院党委会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金程作出明确要求。通过提前加固院区门窗、清理排水管道,以及制定应急预案,医院为台风期间的医疗安全筑牢了 “第一道防线”。
各院区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南湖院区
金山院区
仲恺院区
下埔院区
以“快”制“险”
筑牢急救防线
作为应对台风应急救治的“前线阵地”,急诊医学科早已启动应急预案,将“防台风、保急救”的准备工作做在前面。9月22日起,急诊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取消休假,24小时待命,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确保接诊、抢救、转运无缝衔接;院前急救人员全员穿戴反光条的外出衣,救护车随时待命出发。
9月23日18时至24日18时“五停”期间,急诊医学科共收治各类急症患者310名 ,成功抢救中风、脑出血、外伤等危重症患者17名。24日凌晨1点,急救电话急促响起:一名60岁老人在家突发中风,左侧肢体无力无法动弹。院前团队冒雨疾驰,抵达后立即为老人测血压、建立静脉通路;回到医院,急诊内科医生迅速评估病情,启动卒中绿色通道,全程无缝衔接。凌晨3点,又一名75岁女性患者因脑出血被紧急送医,医生争分夺秒开通血管,为抢救赢得关键时间。
“台风天里,我们快一秒,患者的生命希望就多一分!”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党支部书记罗裕锋带领团队坚守一线,擦去额头的汗水后,又转身投入下一场抢救。
多科坚守
每个岗位都是“生命哨点”
从门诊到住院,从医技科室到行政后勤,医院全员拧成一股绳,每个岗位都在默默守护。
儿科诊室内,主任医师邹莉轻轻抚摸孩子的额头,用温和的语气安抚受惊哭闹的孩子;
产科病区里,医护人员紧盯待产妇的宫缩、胎心情况,护士抱着刚出生的宝宝,耐心指导父母新生儿照料事宜;
生殖医学中心里,一对夫妻冒着风雨送来锦旗,感激地握着中心副主任刘新的手道:“多亏您的精心治疗,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宝宝,今天特意带他来跟您说声谢谢!” 这份特殊的礼物,让风雨中的医院充满暖意;
检验科、放射科的技术人员坚守仪器旁,确保每一份检测报告、影像结果及时出具;药房药师快速核对药品,为急诊患者开辟“取药绿色通道”;住院部护士定时巡查病房,查看老人的身体状况。
行政后勤团队同样忙碌:保洁人员定时清理积水、检查门窗,保障就医环境安全;安保人员冒雨巡逻,疏导院内车辆,确保急救通道畅通;食堂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为患者和医护准备热乎的餐食 —— 每个岗位都在默默坚守,用行动诠释“生命至上”的承诺。
当 “桦加沙” 的强度逐渐减弱,惠州这座城市慢慢恢复生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依旧坚守在岗位上。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危难时刻的担当,诠释着 “白衣天使” 的使命;他们不畏惧风雨、不辜负信任,用双手托起生命的希望,成为台风天里最温暖的 “光”。
文/图:廖云慧 郑佩琪 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