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台风“桦加沙”强势来袭。其强度极端、风圈范围广、来势凶猛,给广东汕尾地区带来持续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面对这一严峻自然考验,汕尾供电局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全力投入防风防汛和灾后恢复工作,展现出供电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的高效响应与责任担当。
汕尾陆丰供电局营配指挥中心实时监控“桦加沙”。
9月23日12时,随着台风逼近,陆丰市将防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汕尾陆丰供电局营配指挥中心立即进入战时状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通过生产指挥大屏实时监控台风路径、天气预警和停电信息,依托“数字作战”模式精准分析线路隐患,快速分配抢修任务。在风雨交加的夜间,值班人员紧盯故障点,利用自动化系统缩小故障范围,确保指挥体系高效运转。
同时,该中心启动无人机巡检预案,并在各抢修点设置“安全政委”,强化现场作业安全监督,为抢修复电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据统计,截至24日6时,该局累计投入抢险人员392人次、车辆92车次,昼夜不停开展抢修。
在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的同时,基层供电所也在风雨中传递着人文关怀。23日晚,东海开发区供电所值班人员正在监测线路,一名浑身湿透的女子冒雨闯入求助。原来她因暴雨受困,暂时联系不上家人。工作人员迅速安排其到休息室取暖,提供毛巾和热水,并主动联系辖区派出所,最终由民警安全接走。这一暖心举动,在狂风暴雨中彰显了供电人员的温度与担当。
帮助受困群众。
然而,台风的破坏力不容小觑。24日凌晨,风雨持续肆虐,海丰县可塘供电所辖区内的10千伏白丰线因树木倾倒压线导致跳闸,影响2476户用电。故障发生后,配网OMS系统迅速发出警报,抢修人员立即分组冒雨排查。尽管道路湿滑、能见度低,他们仍沿线路逐杆检查,最终在53杆至54塔间锁定故障点。经过紧急隔离操作,前段线路于2时30分恢复供电,2436户居民重见光明。从故障发生到部分复电,仅用时2个多小时,体现了供电系统在应急抢修中的速度与效率。
抢修电路。
随着“桦加沙”逐渐远离,风雨减弱,但供电防控工作并未松懈。24日上午,海丰供电局黄羌供电所迅速组织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开展电网设备专项巡查。黄羌镇多山多林、居住分散,风雨后地质灾害风险较高。队员们分头行动,老党员带队检查电杆基础和变压器状态,青年员工清理导线漂浮物、入户检查电表箱,确保巡查无死角。
同一天,陆河供电局河口供电所也抓住雨停间隙,启动灾后巡视,重点排查线路树障、绝缘子破损、变压器过热等隐患,使用红外测温仪和望远镜进行“拉网式”排查,为电网稳定运行筑牢防线。
排查隐患。
从台风来袭时的紧急响应,到风雨中的抢修救援,再到风退后的全面巡查,汕尾各地供电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能力,构建起一张“防、抢、复”一体化的供电保障网。他们不仅守护着电网的物理安全,也在一次次暖心行动中传递着社会责任。台风虽已远去,但供电人的坚守仍在继续,为百姓生产生活用电保驾护航,展现出新时代电力队伍的硬核力量与为民情怀。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鹿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