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城市未成年人拥有AI学习机,AI从工具走向陪伴

南都N视频APP · AI前哨站
原创2025-09-25 12:00

南都讯 记者吕虹 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度嵌入”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中当中。据中国社科院9月24日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5)》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成年人的学习和生活中,正逐渐从工具型使用转向陪伴型使用。

该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数据基于第12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揭示了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最新趋势。

蓝皮书披露数据显示,AI学习机作为AI赋能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率持续上升:城市未成年人AI学习机拥有率为15.4%,农村仅为5.8%,在资源的可得性与使用频率方面城乡差异明显。当前在部分地区,不仅让AI学习机承担学习辅助工具功能,还逐步构建智能教育治理结构中的底层数据接口。

基于调研数据,蓝皮书还揭示了当前家庭网络素养建设中“数字反哺”现象正日益突出。据介绍,数字时代家庭中,教育者的角色正在悄然反转。“经常教”父母使用数字技术的未成年人比例从23.8%上升至28.8%,令人惊讶的是,乡村未成年人承担数字指导者角色的比例已达39.4%,远超城市的28.8%

图片

所谓“数字反哺”,即年轻一代通过设备操作、应用推荐、网络工具使用指导等方式,帮助长辈融入数字生活。数据显示,在智能设备普及和网络服务下沉的背景下,乡村未成年人已成为家庭数字生态建构的重要推动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正从“学习者”转变为“指导者”,乡村未成年人更常担任“技术导师”。

与此同时,尽管目前多数网络平台已上线“未成年人模式”,但蓝皮书指出,其在内容过滤、权限设置、互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一刀切”的设计难以匹配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认知和需求。多数平台尚未建立基于年龄分层的动态防护机制,导致部分低龄用户难以获得应有的内容保护,而高龄群体又面临过度限制下的不适感。

基于此,蓝皮书建议,平台亟须构建分龄精准治理体系,以年龄和使用数据双维识别为基础,动态设定不同年龄段用户的使用权限、交互功能与内容边界

例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强化内容过滤与互动限制,对初高中阶段用户则适当放宽信息获取范围,并加强判断力辅助功能。此外,需推动家长端与教师端的联动机制,实现使用数据(如时间激增、内容偏移)的及时反馈,形成家庭—学校—平台三方协同的防护网络。

编辑:李玲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