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恰逢一亩田成立14周年之际,一场由南方农村报牵头,集结广东牛产业发展促进会、深圳市金新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乘乘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轻工集团塑料公司等“我要飞”学员代表的研学小组,走进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以“产业协同与数字化出海”为核心的深度对话。
此次走访,不仅是一次企业周年庆的见证,更是一场聚焦“经验借鉴、路径共创”的务实对接。研学小组深入探析一亩田从B2B平台到全球化农业服务生态的进阶逻辑,为广东畜牧、农资、食品企业搭建起跨界联动的合作阶梯。
研讨会现场。
农业数字化的“标杆样本”:从交易平台到产业管家
“欢迎广东的朋友!今天既是我们的14岁生日,也因各位的到来更添意义。”一亩田集团董事长邓锦宏热情迎接研学小组,轻松的氛围中透着企业对农业领域的坚守与温度。
成立14年来,一亩田始终深耕农产品B2B垂直赛道,如今已成长为覆盖全国、坐拥6000万用户的数字化平台——一端连接产地的合作社、种植大户,一端对接批发商、超市、餐饮连锁及电商平台,年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并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农业电商出海的“先行者”。
“我们不仅是平台,更是农业的‘全程管家’。”邓锦宏介绍,一亩田已构建“电商+实体+数据”三驾马车:“沃众田”业务从湛江300亩马铃薯起步,拓展至近5000亩反季节种植,实现大数据选品、自主管理、自产自销;“沃来采”则打造“农业版链家”,在华北布局近30个乡镇网点,整合蔬果资源直供商超与批发市场,计划两年内扩至1000家。
一亩田农业大数据系统。
其数据能力更成为行业“智慧大脑”——基于6000万用户交易数据,一亩田搭建全国农产品行情监测系统,实时呈现价格与供需动态,并为政府与企业提供趋势预判,赋能产销决策。
拆解农业出海“方法论”:从本土深耕到全球复制
“以前深耕国内,如今要把中国模式带向世界。”邓锦宏的一句话,揭示了一亩田的战略升维。
目前,一亩田已在东南亚、非洲复制“沃来采”网点经验,优化当地“小农户—经纪人—大客户”流通链路;在北美设立分公司,将中国大蒜、苹果及东南亚榴莲推向海外华人市场。
这一布局引发研学小组强烈共鸣。金新农董事长祝献忠表示:“东南亚年需生猪4500-5000万头,本地供给存在缺口。我们拥有20多年养殖技术积累,希望能与一亩田海外网点合作,输出猪场设计、防疫管理等解决方案。”乘乘集团创始人和和也提出:“鸡蛋年交易额近70亿元,我们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期待借力一亩田的渠道与数据,推动深加工产品出海。”
邓锦宏还分享了纳斯达克上市的实战心得:“农业企业出海,关键要打造‘爆款业务’,通过并购整合跨越周期。”这让学员对“农业+资本”的融合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锚定合作“新方向”:从资源互补到生态共建
“今天不是单向取经,而是双向奔赴。”南方农村报畜牧与水产事业部主任苏若晶指出此次研学的深层价值。自由交流环节,企业代表们围绕“资源互补、合力共赢”展开热烈讨论,碰撞出多项合作火花。
广州轻工集团塑料公司副总经理杨树坤率先抛出橄榄枝:“我们生产的农膜、塑料箩筐等产品,可满足种植与流通环节需求,希望从农具供应切入合作。”邓锦宏回应积极:“华北网点正需优质地膜,若闪光膜技术能切实助产,可推进采购对接。”
陈记顺和董事长陈晓申关注C端拓展:“我们计划将潮汕牛肉丸推向海外,一亩田即将在北京、上海、杭州开设高端会员店‘田野派对’,能否借助你们的渠道与品牌背书打开市场?”邓锦宏当即认可:“潮汕牛肉丸品质与文化优势突出,完全符合会员店定位,可细化合作模式。”
乘乘集团则提出数据共建构想:“我们在鸡蛋产业已实现全链数字化,能否与一亩田大数据系统对接,共同完善溯源体系?”一亩田技术团队回应:“正推进AI+农业应用,鸡蛋数据将丰富单品数据库,欢迎进一步探讨系统融合。”
从数字化平台到全球化生态,从产地到餐桌,一亩田的14年,是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缩影。而“我要飞”研学小组的此次探访,不仅搭建起粤京农业企业的合作桥梁,更勾勒出产业协同、出海共赢的新图景。当数字赋能遇见全球视野,中国农业正迎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的时代契机。
研学嘉宾合影。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杨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