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蓬江建立完善三大机制,破解老旧小区改造难题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江门
原创2025-09-26 12:36

近日,广东省委改革办印发通知,向全省推介36个基层改革典型案例。其中,蓬江区建立完善三大机制破解老旧小区改造难题入选“城市更新改造及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案例。

近年来,江门市蓬江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以打造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为契机,通过健全资金筹措、公共空间建设、运营管理等三大机制,有效破解老旧小区改造中“钱从哪里来”“社区怎么建”“社区怎么管”等难题,实现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目前,蓬江区已完成21个社区89个小区改造,惠及居民22万人。

图片

破解“钱从哪里来”问题

探索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

为了破解“钱从哪里来”难题,蓬江区积极推行政府、社会力量、居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模式。

一是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全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争取中央、市专项补助资金约3.22亿元,主要用于解决老旧小区道路修补、污水处理、照明不足和停车位短缺等问题,以及完善无障碍设施和适老化设施改造。

二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动燃气、供水等市政公共服务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出资参与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改造升级。截至目前,社会企业投资近4300万元开展燃气“瓶改管”和供水管道改造等工作,共新增天然气管道超9000米、改造供水管超10000米。

图片

三是探索费用分摊机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建立燃气、供水和电梯加装等领域的改造资金合理共担机制,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确定改造费用分担。比如在电梯加装方面,通过政府补贴和居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为老旧小区安装电梯92台;在管道燃气入户方面,采用燃气公司、财政补助、住户共同承担的资金分摊模式,完成管道燃气入户1835户。

破解“社区怎么建”问题

完善公共空间优化提升机制

聚焦“社区怎么建”问题,蓬江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注重公共空间的重构和优化,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以“绣花功夫”打造完整社区。

一是改造盘活闲置资源。盘活闲置公园和休闲广场,升级改造小型社区公园、口袋公园逾20处,大幅增加居民群众的休闲活动空间。比如,丽苑社区修整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闲置公园,增加娱乐设施和运动器材,让社区居民出门即可健身娱乐;象山社区将社区旧址改造为“长者食堂”,为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解决就餐问题。

图片

改造后的丽苑社区。

二是优化空间使用效率。通过改造卫生死角、合理缩减“绿化带”等方式提升公共空间使用效率。比如,象山社区重新规划空间后划设停车位538个,有效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通过拆除闲置环卫工具房,在原址建设无障碍观光电梯等便民设施。

三是见缝插绿美化社区。选取西园、复兴等14个社区作为试点,巧妙利用内街小巷、人行天桥等“边角地”进行美化绿化,搭配补种簕杜鹃等多种易开花和彩叶的植物品种,营造“出门见绿”的美丽景象,提升社区居民居住品质。

破解“社区怎么管”问题

建立共管共治长效机制

为了破解“社区怎么管”问题,蓬江区把党组织功能延伸到小区改造工作中,变社区“单兵作战”为“多元联动”,真正问需于民,把老旧小区改造改到居民“心坎上”。

一是发挥党组织“主心骨”作用。蓬江区将辖区、驻点单位等党组织纳入社区“大党委”,通过组织社区干部、居民代表、社区律师、“双报到”单位代表等多方力量共商共议老旧小区改造事宜,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人、财、物等下沉社区,弥补老旧小区改造法律政策不清晰、资源调配不足等问题。

二是发挥网格“主阵地”作用。针对社区改造项目设计规划、资源统筹调度等问题,蓬江区通过网格党支部和党员群众示范带头,实现项目改造与居民需求同频共振。如,象山社区采取“一网格一党支部”的模式,在社区建立4个网格党支部,以网格为单位召开11次民意征求座谈会,累计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分类分阶段组织实施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大改造项目共39个。

三是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为增强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参与感和认同感,蓬江区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改造工作,积极引导小区居民“自治”,凝聚最大共识。如,良化南社区组织开展“线上议事会”,由楼长、小区骨干组织居民参与话题讨论,及时收集和反馈意见,形成“居民议事—社区、街道、主管部门协作处理—居民跟踪评价—承办单位整改”的响应闭环。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罗韵姿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