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摩尔线程科创板IPO通过上市委会议,有望成为“国产GPU第一股”。从IPO申请被上交所受理到过会,摩尔线程用时不到3个月。
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的问题涉及,公司的竞争优劣势,未来经营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应对措施,以及相关产品收入确认是否准确,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按照IPO流程,摩尔线程后续还需要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注册,并获得监管部门同意IPO注册的批复。
伴随摩尔线程冲刺上市,A股市场近期衍生出“摩尔线程概念股”。十余家上市公司披露参与摩尔线程投资或存在业务合作,多只个股因此大涨甚至涨停。
今年上半年营收超去年全年
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摩尔线程实现7.02亿元的营收,相比之下,2024年的全年营收仅为4.38亿元。摩尔线程对此解释称,营收大涨得益于市场对大模型训练、推理部署、GPU云服务等需求大幅提升,以及公司2024年推出的最新一代GPU芯片实现商业化。
营收增长带动盈亏状况好转。2025年上半年,摩尔线程净亏损2.71亿元,同比下降56.02%、环比减少69.07%。2022年至2024年,摩尔线程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合计约50亿元,净亏损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摩尔线程预计,最早于2027年可实现合并报表盈利,该盈利包含政府补助带来的收益,扣除该收益后,2027年将收获微利。2025年至2027年,摩尔线程预估因政府补助带来的收益分别约为2000万元、2亿元和3亿元。
产品线“一热一冷”
摩尔线程定位于全功能GPU研发,所谓“全功能”指代的是兼具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能力。目前,该公司产品线划分为AI智算、图形加速,以及面向消费电子、智能座舱、具身智能等边缘计算领域的智能SoC(系统级芯片)三类。摩尔线程拟上市募集的80亿元资金,也将用于这三大产品线的研发。
2020年10月成立至今,摩尔线程先后推出以“苏堤”“春晓”“曲院”“平湖”命名的四代芯片。其中,“苏堤”“春晓”这两代芯片主要为专业图形加速及桌面图形加速产品,直至2023年的“曲院”芯片,摩尔线程将重心转向AI智算产品。2024年末推出的最新“平湖”架构芯片S5000新增支持FP8(8位浮点数)精度,片间互联带宽提升3倍至800 GB/s,最大显存容量为80 GB。相比之下,英伟达H20芯片的片间互联带宽是900 GB/s,最大显存容量为96 GB。
AI智算产品收入占到2025年上半年营收的94.85%,2024年占比则为77.63%。摩尔线程主要以集群和板卡的形式销售AI智算产品,一体机产品的贡献小。2024年和2025年,摩尔线程分别销售3套和5套AI智算集群,这两年集群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61.26%、65.59%。
2025年的5套集群中,1 套为“平湖”集群产品、4套为“曲院”集群产品,平均单价超过1亿元。其中,这套“平湖”集群产品的在2025年上半年带来近4亿元营收,约占上半年总营收的57%。虽然摩尔线程提到“平湖”架构集群支持万卡互联,但已销售集群产品的板卡规模最大数量仅为2048张。公司方面解释称,“平湖”架构集群2024年底才推出,市场导入、客户产品测试验证工作需要一定的周期。
摩尔线程透露,公司在AI智算领域正在洽谈的项目合同金额超过17亿元,项目主要为平湖系列板卡为核心的集群,已取得采购意向并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部分产品交付,以及产品测试或阶段性评测。
与AI智算产品需求看涨相比,摩尔线程图形加速产品的行情正经受考验。第一代“苏堤”型号的图形GPU已进入生命周期末端,第二代“春晓“产品则面临英伟达中低端图形加速产品的竞争,而后续摩尔线程出于资源分配考虑,未再迭代基于新架构的图形加速产品。这直接导致公司图形加速产品营收及占比的下滑:2025年上半年的收入占比仅为4.68%,而2024年为22.06%。摩尔线程透露,已着手推进新一代图形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布局。
图形加速产品分为面向云电脑、云游戏等领域的专业图形加速产品,以及面向C端消费级显卡。尽管两款在售的显卡毛利率持续为负,但摩尔线程认为,这是为数不多公开售卖的国产显卡,其公开销售具有战略意义。
同质化竞争待突围
在国内AI芯片市场,摩尔线程面临来自海外巨头与国产玩家的激烈竞争。
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按收入计算,2024年,英伟达、华为海思以及AMD,在国内AI芯片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4.4%、21.4%、15.3%,而摩尔线程所占份额低于1%。
摩尔线程表示,受中美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海外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有所波动,更多国内企业涌入国产GPU赛道,产品在中低端市场出现同质化竞争。英伟达、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企业占据先发优势,摩尔线程短期内难以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与英伟达等国际龙头企业相比,摩尔线程的产品在高端GPU市场的性能及生态支持上仍存在差距。
而且,摩尔线程在2023年10月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公司坦言,出口管制、技术限制等政策直接切断了GPU企业关键供应链环节,先进制程代工受限、核心零部件采购受阻,导致国内企业生产经营陷入被动,严重制约产品研发与量产节奏。此外,出口管制政策也导致国际技术合作渠道收窄,国内企业较难及时获取全球前沿技术动态,技术突破难度陡增,研发生产成本提高,盈利空间被挤占。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柳
编辑:黄莉玲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