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午,在深圳罗湖刚刚合龙的生态廊桥3号桥(鲲鹏径3号桥)的桥墩处,现场工作人员拍摄到一只猴子在嬉戏、流连。
据工作人员推测,该猴子是经结构贯通的生态廊桥过来的,且经生态专家通过视频特征推断,该猴子为猕猴,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作为对环境敏感、活动范围广的物种,猴子的现身表明廊桥已初步发挥“生态走廊”功能,让原本被道路切割的红岗公园东西片区重新连成整体,野生动物可以放心穿行、停留。
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连接罗湖区红岗公园东、西马岭的鲲鹏径三号桥组织桥梁合龙。同时,连接红岗公园和银湖山郊野公园的鲲鹏径二号桥也将于9月底合龙,廊桥项目预计年内整体向市民开放,届时将实现银湖山至红岗公园东西马岭的贯通。
桥梁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野生动物的通行需要,新建的两座生态廊桥长度均超200米,串联银湖山郊野公园至红岗公园东马岭,形成“小跳岛+长廊桥”的结构生态廊道。
“小跳岛”即可以把红岗公园看成夹在银湖山、围岭山之间的一块“踏脚石”,野生动物不必一次穿越三四公里马路,只需“跳”到红岗公园这个中转站,再“跳”到另一片山林,降低迁徙风险。
而“长廊桥”即为了让人类活动与动物通道互不干扰,公园上方将架起两座均超200m的“生态廊桥”。桥面一侧是行人步道,另一侧保留灌丛等自然植被,形成“人在廊下走,兽在林中行”的长线绿带。
二者结合,连点成线,就是“小跳岛+长廊桥”结构:“小跳岛”提供中途停歇的斑块生境,“长廊桥”提供安全跨越城市的连续廊道,最终把银湖山—红岗公园—围岭山真正缝成一条3 km连续的山脊生态廊道。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林敏儿
编辑:林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