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湾创未来,粤聚英才!9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开幕式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广东省及港澳地区的领导和嘉宾、参赛选手代表、孵化基地代表、投融资机构代表等出席。
三地协同深度发动
湾区双创活力迸发
开幕式现场,佛山咏春传承人董崇华和“黄飞鸿”醒狮队带来《醒狮•咏春》精彩表演,以岭南特色的咏春与舞狮表演拉开序幕,展现了大湾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开放活力。
“创业路上虽充满挑战,但大湾区给了我‘敢闯敢试’的力量。”澳门创业代表、佛山精鹰抖来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嘉欣率先分享了她在佛山六年多的创业历程与感悟。
澳门创业代表、佛山精鹰抖来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嘉欣。
邓嘉欣动情回忆,2019年大学毕业后,受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吸引,她选择落户佛山。在佛山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的支持下,她享受了三年免租免物业费的创业环境,并获得了人社部门“店小二”式的贴心服务,包括资金对接、政策辅导、导师陪跑、参赛推荐等多项助力。在基地的推动下,她的项目在入驻基地后的第二年即被上市公司金鹰传媒集团并购,成立佛山精鹰抖来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迈入更稳健的发展轨道。
近年来,广东与港澳携手共进,围绕青年所盼所需,出台地方专项法规、建设港澳青创基地、成立湾区青创基地联盟,帮助港澳青年在湾区“立住脚、扎下根、创未来”。
本次大赛得到香港民青局、澳门经科局大力支持,粤港澳三地政府部门共同对接港澳高校、创业平台、青年组织,深入发动超1700个港澳项目参赛。
香港数码港首席企业发展官朱美恩。
香港数码港首席企业发展官朱美恩表示,数码港作为香港数码科技旗舰及创业培育基地,至今已成功汇聚超过2200家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累计融资总额已达462亿港元。数码港致力于全方位孵化创新企业及推动研发成果转化,积极发挥“超级联络人”的角色。展望未来,朱美恩强调,数码港将继续聚焦金融科技、智慧生活、智慧城市及数码娱乐等重点领域,为香港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她表示,“决赛的舞台已经点亮,期待携手创新企业,共同书写更多精彩故事。”
政府搭台,高校+创投双轮驱动
构建可持续创新创业生态
高校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大赛一启动,组委会办公室先后赴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12座城市举办28场宣介活动,先后对接166所高校,邀请知名高校校长、专家院士、青年精英、投融资机构及企业家代表为大赛打call,发动青年人才追逐创业梦想。
大赛承办单位代表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唐洪武院士表示,创业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鲜明特质,也是华工人的基因传承,大湾区目前有200多家上市公司、大型企业由华工校友创业和引导,华工已建成30个国家级、25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009年至今,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52项,作为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校累计孵化企业超过430家。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唐洪武。
他表示,本次大赛的优秀项目展示了大湾区青年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技术风貌,未来华南理工大学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与高校院企业等社会各界的系统合作,共同打造更可持续的创新创业生态。
这不仅是一场项目的比拼,更是一场资源对接的盛会。大赛把资源对接作为重中之重。IDG、红杉、高瓴、粤财、深创投、深天使、松禾、东方富海等150多家知名创投机构深度参与,合作举办种子基金“直通车”、创业能力“实训营”等资源对接活动,已与参赛项目达成投资意向金额超10亿元。
深创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左丁表示,深创投作为立足湾区、面向全国的综合型投资机构,自成立以来始终与改革开放及大湾区建设同频共振。
深创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左丁。
截至目前,深创投在大湾区通过直接投资和参股子基金等方式,累计支持科技企业超过1900家,其中85%以上为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硬科技领域投资占比超过90%。已培育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0余家、上市公司200余家,有力推动了一批优秀创业者在大湾区圆梦。
左丁透露,深创投已在总决赛现场设立展位,并推出“种子训练营”等专项活动,提供千万级启动资金与定制化创业辅导,面向高潜力项目开展深度对接与持续赋能。
揭牌国家级服务平台
发布人才需求目录指引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设立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务实举措,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有力行动,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创新实践,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活动现场,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揭牌成立。该中心的建立,标志着粤港澳三地在就业服务一体化与人才协同发展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未来,各方将共同努力,将区域中心打造成为促进区域深度合作的“动力引擎”和引领就业创新的标杆。中心将致力于推动大湾区在政策衔接、办公服务、资源流通等方面的渠道畅通,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发挥示范作用,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揭牌成立。
为精准引导人才流向,仪式上同步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人才需求目录》。该目录基于详实数据,系统梳理并明确了大湾区内地城市在重点领域对紧缺急需人才的具体需求,为海内外人才来大湾区就业创业提供清晰指引。
目录显示,在广东省20个战略产业集群中,人才需求程度排名前五的领域依次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通信技术工程师(月薪4–10K)和架构师(月薪15–40K)需求程度最高,均达五颗星;新能源产业中,光伏系统工程师(月薪6–15K)和机器学习工程师(月薪12–30K)需求同样为五颗星;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中,JAVA工程师(月薪10–20K)和图像算法工程师(月薪10–30K)也呈现最高需求等级。
从“政策大礼包”到“服务直通车”,从“产业协同网”到“全球朋友圈”,广东正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政治担当,让每个创业梦想都能在这里绽放。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程安 孙小鹏 杨晓彤 杨丽云 李文
摄影:钟锐钧
视频: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