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汽集团在广州番禺埃安园区举行了全国最大V2G微网暨第20000桩上线仪式。
这场聚集了广州市政府、广东省能源局、广州电力行业协会等多方代表的活动,被业内视为广汽在车网互动(V2G)领域“技术+规模”双突破的标志:不仅该集团自营充电网络正式迈过2万桩门槛,也让国内首个实现10kV中压并网的集中式V2G系统同步落地,为广州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车企主导的实践样本。
2万桩背后的能源生态布局
“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落实‘双碳’目标的责任。”在仪式致辞中,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明确了集团的能源战略定位。
据其介绍,广汽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已形成体系化布局:投资450亿元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自主掌握弹匣电池(百万公里零自燃)、12合一电驱、5分钟充电续航200公里超充等核心技术,同时孵化出昊铂、埃安两大新能源品牌,还联合华为乾崑推出高端品牌“启境”。
能源生态是这一布局的关键延伸。广汽通过“26能源行动”统筹相关业务,设立优湃能源整合集团能源及生态板块,目标是构建“从矿到桩”纵向一体化的新能源产业链。
其中,作为用户端核心载体的广汽能源科技,三年来推进“万桩计划”,已实现覆盖全国31个省市、204个城市的充换电网络,服务用户超700万。值得注意的是,其1000V快充桩数量“位居车企第一”,这一硬件基础为V2G技术的规模化落地提供了支撑。
V2G技术突破
V2G的定义是车辆到电网的双向能量互动,能让私人电动车实现“低谷囤电、高峰卖电”的操作,从而获得实际收益,也为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调度起到重要作用。
广汽集团此次上线的V2G微网项目,有两个关键标签:“全国最大”与“首个10kV中压并网集中式系统”。这背后是广汽两年多的技术积累。
2023年昊铂首款车型上市时,便率先搭载V2G功能,同步推出20kW一体式及分体式V2G充电桩;此后依托自研的智慧管理云平台,完成全国首次新能源汽车与电网深度融合的V2G技术验证,还实现了与虚拟电厂结合的二次调频实车试验。
今年4月,广汽埃安园区124桩V2G微网能源站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车网互动名单,为此次大规模项目落地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广汽已实现车网互动在数字化平台、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用户运营等方面的全方位布局,这意味着其并非单纯布局硬件,而是构建了从技术到运营的完整链路。
对于电网而言,10kV中压并网的意义在于“集中式调度”。传统低压并网的V2G项目多分散在社区、商业楼宇,单桩功率较低,调度难度大;而中压并网的集中式系统可实现更大规模的电力吞吐,更适配电网调峰需求。
而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具备V2G功能的电动汽车有望通过参与电网充放电,获取价差收益,为车主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回报。
据悉,广汽集团V2G示范中心自上线起,活动期内会为车主提供3元/度的放电收益,目前此补贴不受电力峰谷时段限制,参与车型需要有V2G技术适配,比如已率先实现“全流程符合国家电网标准的V2G放电协议”的广汽昊铂系列。
为推动技术能力尽快转化为具体服务权益,广汽昊铂还推出了“终身免费充电、三电系统终身质保、V2G充放电功能”等,使用户在享受高品质服务的同时,也成为绿色能源体系的参与者和共建者。
从行业视角看,广汽此次项目的意义在于提供了“车企主导”的V2G落地模式。此前国内V2G试点多由电网企业或充电运营商牵头,车企更多是配合提供车型支持;而广汽通过自建充电网络、自研V2G技术、绑定用户权益,形成了“车-桩-网-用户”的闭环,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协同效率高,但也面临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挑战——2万桩的建设成本、V2G技术的研发投入,均需长期的规模化运营来分摊。
未来,广汽计划以“高品质新能源‘产品+服务+生态’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但其面临的竞争也不容忽视:比亚迪、蔚来等车企均在V2G领域有所布局,充电运营商也在加速V2G桩的铺设。如何在技术标准统一、收益模式可持续、用户参与意愿提升等方面持续突破,将是广汽乃至整个V2G产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胡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