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黄莉玲 在商场购物到一半手机快没电,临时租个共享充电宝,却因机柜“满格”四处奔波,最后不仅没能顺利归还,还被持续扣费,消费支出高达上百元。不少市民都经历过类似的共享充电宝“刺客”。
9月28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通报,依法对4家共享充电宝服务企业作出罚款处罚。据悉,这是全国市场监管领域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租用共享充电宝过程中遭遇合法权益被侵犯的问题首度“亮剑”。
通报显示,今年7月,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针对多起消费者反映的“共享充电宝归还难、乱收费”等问题,对4家服务企业予以立案调查。
执法发现,目前一些主要品牌只负责通过微信小程序、支付宝等渠道提供租赁入口,具体柜机由代理商运营,导致租赁与售后服务脱节。消费者常遇到因机柜无空位、设备故障无法归还却仍被持续计费,甚至归还后仍在扣费的情况。再加上归还点位不足、设备定位不准、经营时间不一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消费体验,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调查还显示,部分商家未在显著位置公示收费规则,用户遇到问题后往往只能得到AI固定回复,诉求难以解决。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认定,相关企业存在故意拖延、无理拒绝处理消费者合理诉求的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因此依法对涉事企业作出罚款处罚。处罚后,涉事企业积极整改并加入《北京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
今年8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推出《北京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围绕收费计价透明化、借出归还便利化、投诉响应高效化等方面提出九项措施。根据官方说法,怪兽、美团、街电等8家覆盖全市95%运营点位的企业目前已经签署公约。
该《公约》包括:在租借页面显著公示免费时长、计费标准、封顶价格及押金政策;优化计价模式,缩短计费单位,防止“按秒收费”;保持高电量出借并明确提示剩余电量;合理控制机柜空置率,确保随借随还;建立暂停计费和免费计费机制,避免因满柜或设备故障给消费者带来额外负担。
此外,《公约》要求完善客服电话与在线客服,承诺48小时内受理投诉并提出可行方案;定期排查和维护设备,对异常机具及时回收;同时杜绝不公平格式条款,明确服务责任边界,避免单方面加重消费者责任。
据悉,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跟踪企业自律承诺落实情况,严肃查处共享充电宝租用领域侵害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以及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