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扩容、升级!机场轨道点线联动,正为湾区重塑枢纽格局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5-09-28 22:52
图片

短短半个月内,两大航空盛会在大湾区相继登场。9月初,广州白云机场主办国际机场博览会;9月下旬,香港国际机场迎来世界航线发展大会。两大盛会接踵而至,彰显大湾区在全球航空版图中的崛起。

与此同时,广州地铁官宣,3条(段)城际铁路、2条(段)地铁、1个车站(十一号线广州东站)9月29日正式开通运营。其中,广州东环城际的白云机场东站计划与白云机场T3航站楼同期开通。新开通的广州东环城际将成为白云机场T3启用时唯一开通的轨道运输线路,以后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间最快只需要31分钟即可抵达。

轨道连线,重塑枢纽格局。当“白云机场—琶洲—广州南站”这条核心中轴线被轨道交通紧密缝合,它不仅是物理上的连接,更是直接放大了白云机场作为湾区核心流量引擎的辐射范围与枢纽能级。

图片

9月29日,广州地铁开通5条(段)新线路。图片来源:广州地铁集团

两大盛会

彰显大湾区航空枢纽全球地位

2025国际机场博览会吸引了70多个国家、2000余位行业领袖齐聚广州。展厅内,AI智能安检、跑道机器人、数字孪生机场平台等创新产品集中展示,彰显中国民航的“硬实力”。

这一博览会是中国民航史上首次融合中外机场协会“双品牌”的盛会,选址粤港澳大湾区彰显了国家支持该区域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战略布局。值得一提的是,ACI机场体验全球大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让全球航空决策者聚焦广州。

不到三周后,年度大型航空盛事世界航线发展大会9月25日于香港国际机场举行,这项大会首次由香港主办,为全球航空网络规划者提供重要平台,发掘新机遇,促进在航线开拓方面更紧密合作。

两大盛会接连在大湾区举办,绝非偶然。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正在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两大盛会背后,是大湾区机场基础设施的全面扩容与升级。

备受瞩目的白云机场T3航站楼工程预计2025年年底前投产。这座以“花开羊城·羊城花冠”为设计理念的航站楼,采用集中式主楼+指廊式构型,总建筑面积达68.33万平方米。

T3投产后,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1.2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380万吨。届时,白云机场将形成“三座航站楼+五条跑道”的超大型航空枢纽格局。

与此同时,香港机场也在全力推进三跑道系统建设。机管局主席林天福在世界航线发展大会上强调,三跑道系统将提升机场运力逾五成,为客运和货运提供更大空间。

深圳机场也不甘示弱,其填海建设的三跑道项目按最高等级4F级建设,2024年底主跑道已贯通,2025年将正式建成。这将进一步提升深圳国际航空枢纽的能级。

基础建设的加速推进,为大湾区各机场提升枢纽能级提供了物理空间和运行保障,也为未来的航线拓展奠定了基础。

轨道衔接升级

白云机场空铁联运破局

在航空枢纽扩容的同时,地面交通网络也在加速成型。

近年来,广州地铁线路和城际铁路的通车,大大强化了广州白云站、广州南站等国家级高铁枢纽与白云机场的衔接,其战略意图非常清晰。

9月29日上午,广州东环城际(番禺-白云机场北)、琶莲城际和广惠城际北延段(小金口-惠州北)将正式开通运营。同日,广州地铁13号线二期、14号线二期、21号线广州东站也投入服务。

图片

新开通的广州东环城际,将成为白云机场T3启用时唯一的轨道运输线路。

放眼广东来看,新的线路将和广肇、广惠、广清等城际,共同构成了一张“纵横主轴”的湾区城际网。

对广州而言,其深层价值在于它有机串联了大学城、琶洲、金融城、天河北与白云机场,实现了“智力源-创新平台-金融核-航空枢纽”高效链接。尤其是,将白云机场与广州南站的通勤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30分钟。

而琶洲站,作为广东东环城际线上的关键锚点,承担着“会展流量转换器”的核心功能。一方面高效承接来自湾区城市的参展人流,另一方面通过衔接广州东环,将客流快速输送至白云机场等枢纽,实现了“参展-商务-出行”链条的无缝闭环。

值得一提的是,将会展功能与机场枢纽结合,香港与广州各“展”所长,模式不同。

香港机场主打一个“门口”的极致便利。香港机场与亚洲国际博览馆(亚博馆)的关联是全球罕见的。亚博馆直接坐落于机场岛上,与一号客运廊通过室内人行通道相连,旅客下车后几分钟内即可从机场抵达展馆。这种“落地即参展”的体验,在全球范围内都属顶级。

而白云机场与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的连接,目前主要通过地铁3号线实现,通过地铁运输将客商送达,尽管连接高效,但客商仍需经历“机场-轨道交通-展馆”的换乘过程。与香港“出门即达”的体验相比,这在便捷性上存在客观差距。

而广州东环城际通车后,将为白云机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提供强有力的地面支撑。这一突破得益于广州东环城际开通后每天3班的“番禺至白云机场南”单向直达列车。广州东环城际铁路是目前唯一一条接入白云机场T3航站楼的轨道交通线路。

年内,白云机场T3航站楼即将投用,届时白云机场将成为全球最大单体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2亿人次。新航站楼开通后,广州东环将成为白云机场的疏运主力之一。

多维度网络加密

大湾区枢纽竞合开新局

粤港澳大湾区内有广州、深圳、香港三座枢纽机场,珠海、澳门两座干线机场以及惠州、佛山两座支线机场,共7座机场。

图片

广州白云机场。图片来源:白云机场

根据各机场管理单位公布的数据,上述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分别为7636.9万、6000万、5310万、1297.1万、764万、287.6万、133.49万人次。

2024年大湾区机场群旅客吞吐量超过2.14亿人次,相比2023年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随着广州地铁“五线启发”、广深港高铁和港珠澳大桥的连通……多维度的海、陆、空联运网络,不仅扩大了白云机场的辐射半径,更重塑着大湾区城市群的互动方式。湾区城市群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相互连接,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级机场群正在轨道上加速驶来。

各大机场正加速通过地面交通网络,将服务辐射范围延伸至彼此的“腹地”,在客货运领域同步深化区域协同。

近日,香港国际机场全面开通的“空陆鲜活产品专属快线”,以“香港中转—大桥通关—珠海集散”的创新模式,将来自全球的生鲜产品高效对接大湾区消费市场。这条冷链快线不仅巩固了香港作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既有优势,更实现了其与湾区腹地的功能联动。

通过将高效货物服务延伸至大湾区内部,该专线显著拓展了香港机场的货运辐射半径,为其货运业务开辟新增量,同时也助力本地物流企业把握大湾区发展带来的广阔机遇。

除此以外,香港机管局斥资约43亿元人民币购入珠海机场35%的股权,使其对珠海机场的经营管理权延续至2046年。这一战略入股行为,凸显了香港机场拓展内地客源的决心。

深圳机场则在香港多地开设城市候机楼,并完善跨境巴士、水上航线等直达交通方式,全方位加强与香港的互联互通。深中通道通车后,深圳机场至中山、江门的机场快线日均往返发车超过200班次。

在全球航线争夺战中方面,大湾区三大枢纽机场正在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策略。

白云机场近期重点拓展“一带一路”市场。今年以来,白云机场新开、恢复及加密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20余条,新增泗水、阿拉木图等国际通航点。年内还将新开广州至西班牙马德里、澳大利亚达尔文等洲际航线。

香港国际机场则明确表示将聚焦长途航线拓展。香港作为国际旅客往返内地的门户,其角色将愈加重要。为此,在刚举办的世界航线发展大会上,香港机场积极开拓新的航点,并提高与新兴市场之间的航班班次,特别是长途航线。

深圳机场则凭借丰富的国内航线和不断扩展的国际航线,成为越来越多港澳居民“经深飞”的选择。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有超过12万人次的香港居民从深圳机场乘机出行,单周突破1万人次已成常态。

未来,大湾区机场群很可能呈现更为明晰的功能分工与协同合作。一些机场可能专注于点对点航线,另一些则强化枢纽功能,而高速轨道交通和跨海通道将把这些节点无缝连接成真正的网络化系统。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钟丽婷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