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一家公司因台风放假耽误了工期,要求员工在9月27日(周六)补班一天,被员工投诉至劳动部门。9月26日,该公司发布通知称,满足员工要求,27日不调班,但将调整公司放假制度,取消员工14天年假福利及所有额外假期。
根据新闻,发布通知的是一家中小型商贸公司。对于周六的补班,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仓库已经快爆仓了,国庆前怕出不了货,公司整体货物安排都会受到影响;再加上临近国庆假期一系列的休假安排,可能会导致货物延迟近10天才能发出。
对这样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对物流周转要求较高的跨境贸易而言,因台风天打乱正常的工作节奏、停工两天,必然造成一定的损失。然而,因此提出周六补班是否合理?以广州市总工会发布的文章解释来看,台风停工为政府明确的停工,并无补班的依据。也就是说,不仅工资要照常发放,同时也不需要员工补班。
但另一方面,法律同样也未对台风停工后补班作禁止规定,所以对于此次员工的投诉和公司的补班行为,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也给劳动部门留下了自由裁量的空间。
该公司的通知中提到,“本次补班时间始终与劳动局那边协商未果”“劳动局强调按照正常周六放假安排进行”。可见,员工保护自身权益的诉求虽然得以满足,但企业在周六被要求正常放假,面对可能的损失,负责人觉得非常被动也确实不假。甚至,企业后续对员工采取“报复性取消福利”,让这起事件滑向了员工和企业“互相伤害”的最差结局,也是人们并不愿意看到的。
近期台风多见,沿海城市的企业或多或少都会面对类似的问题,要看到企业的困难,也要保护好员工的权益,劳动部门是两方之间最关键的桥梁。而此次酿成的“最差结局”,恐怕也能给各地有关部门都提个醒。
台风停工能否补班没有常态化的规则,在缺乏科学研判和全面权衡的情况下,针对个案想要两全并不容易。不如另辟蹊径,把企业需求和员工权益,重新置于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则框架内讨论——明确引导企业给予员工有偿加班、可调休的换班,也是一个办法。这种情形较为普遍且规则成熟,既避免了企业借台风停工补班规则的模糊性、无偿占用员工休息时间,更合法合规地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但说到底,当务之急还是对台风停工是否可以补班给予相关的明确解释和规则,这也能最大程度避免类似的劳资矛盾再次发生。
至于取消14天年假的细节,企业无非是要将公司假期福利,缩短至国家最低标准。而这么说的原因恐怕是,员工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斤斤计较”,那企业不妨也对过去给出的福利“斤斤计较”。而由于缺少上述规则加以调和,如今这种僵硬的平衡背后,实际还是一种自戕:货物积压、周转不畅,员工最终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企业把“取消福利”当成报复和泄愤的武器,对自身形象和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样百害无利。
但是,把话说开、各退一步,双方都多点理解和尊重,现在这个局面也并非不能挽回。毕竟,老板、员工们在同一条船上,何苦还都要往船里舀水?
编辑:陈邹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