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红了,城管不必区别对待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快评
原创2025-09-29 00:06

日前,江西景德镇一名在学校门口售卖鸡排的摊贩火了,被网友称为“鸡排哥”“鸡排主理人”。“鸡排哥”开通社交平台账号后,1天时间涨粉超过5万,线下生意更是热火朝天,一连几天他的摊位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此情此景,似曾相识。近段时间以来,从晓华理发店到肥娟小吃店,再到如今的“鸡排哥”,这类草根店铺的走红背后隐含着共同的逻辑。比起如今满是概念营销、地毯式推销和探店软广的经营策略,“鸡排哥”似乎透露着某种“笨拙”——从1996年就开始坚持摆摊、推着朴实无华的推车、价格和鸡排都普通到不能再普通。而助力他出圈的“脱口秀式”售卖语录,更是不存在任何程式化、循规蹈矩的标准。然而就是这种“野生”的真诚带来了强大的吸引力,叠加十年如一日的价格、周到的服务和一点点运气,走红是必然之事。

无论是晓华对技艺和定价的坚守,肥娟对街坊的关照,还是“鸡排哥”的乐观质朴,都展现了普通人为了追求美好生活的不懈和乐观,人们在他们身上看到的不只是产品和服务,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当然,这些个体走红出圈的意义,不仅限于能为他们个人带来网络流量和营业额增长,更是当地思考如何打通地摊这类“城市毛细血管”的契机。据了解,为兼顾校门口的交通秩序和“鸡排哥”的生意,当地城管部门为“鸡排哥”在旧摊位附近安排了一处新的摊位,并派专人现场维护秩序。在过去的观念里,小贩与城管似乎是“水火不相容”的两方,现实中同样有无数与“鸡排哥”一样勤恳经营的小贩,在谋求生计的同时也存在着破坏市容市貌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潜在威胁。

那么,如何在为城市保留一缕烟火的同时管理好流动摊贩,是城市管理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一视同仁、雨露均沾。并非每个摊贩都能成为下一个“鸡排哥”这是肯定的,但可以说每一个摊贩都有着和“鸡排哥”同样强烈的谋生需求,只要合法经营就都应获得同等的发展权,城市街巷之中也就该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据了解,“鸡排哥”所在的昌江区,目前已在非主干道及空闲场地划定了14个便民摊点,并创新推出“双轨共治”模式,让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既然已有相应探索,不妨试验成熟后推广至市、省,让更多的小摊贩在有序管理下各美其美,是对城市人情味的保护,更是对低收入家庭的兜底。

同样的,城管部门的管理也是一种服务,既然是服务,人们就期待它有温度。相关部门应尽量避免罚款、驱赶等生硬管理手段,而应加大宣传,提供办理健康证、许可证的相关指引和食品安全培训等,主动为摊贩们降低合法经营的门槛。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既要有高大上的商场、餐厅,也要有能容得下“鸡排哥”们生存发展的街头空间。

城市的魅力在于云集万象,而城市管理者的责任,在于平视并呵护每一个草根的活力,并为此制定前瞻和包容的政策,将被流量偶然推出的“红人”转化为必然滋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编辑:陈邹心怡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