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2025年9月30日A01版。
全力以赴打好收官战
科学谋划锚定“走在前列”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9日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
“十五五”擘画蓝图徐徐展开,“十四五”则收官决战正酣。
如果把一年视作一首交响乐,此时恰是第三乐章终了。美妙盈耳,激情满怀,期待圆满的收束。
“十四五”收官之年,下半部的上半段,一面盘点,一面谋划。胜利在望,脚步不停。
我们走在大路上,一路风景一路歌。梨花处处开,星光点点明。
南方都市报2025年9月30日A1011版。
一条主线:建设现代化新广东
吾道一以贯之。道,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道,是想法,也是办法。
对中国来说,这个“道”就是中国式现代化。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
定力和信心源于对世界与自我的清醒认知: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同时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
做好下半年工作,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对广东来说,这个“道”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篇”。为此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精会神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推动各项事业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就下半年而言,则是要客观清醒认识当前经济形势,锚定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积极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进一步提振信心预期,全方位挖潜提质增效,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力争在“半年稳”基础上实现“全年好”,努力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也许可以从省委书记黄坤明在三季度的三次地市调研来领略广东的打法。
7月8日至10日,黄坤明到肇庆市,前往四会市、鼎湖区(肇庆新区)、端州区、高要区,深入企业、社区和产业集聚区等调研,强调要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以新担当新作为加快打造珠三角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门户枢纽(向东接力向西拓展)。
7月22日,黄坤明到清远市清新区,深入镇村和企业,就扎实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谋划推动“十五五”发展等进行调研,强调要充分发挥黄茅峡水库、清远长隆等重大项目带动作用,要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要做精做深产业转移这篇文章等。
8月12日,黄坤明到深圳市,就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突出应用导向,充分发挥优势条件,乘势而上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跨越式发展,努力为我省打造产业新支柱作出更大贡献。
就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关系而言,深圳、肇庆和清远恰好形成一种“差序格局”,如何抓住发展机遇,确实要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第一条明确提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还提出促进城市间定位错位互补、设施互联互通、治理联动协作,这对“群”里的成员应有启发。
今年的特殊在于收官与谋划衔接,是结束也是开始。正如古诗所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便说到下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即制定“十五五”规划。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总的思路是,“十五五”规划要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十五五”时期也是建设现代化新广东的关键五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广东要科学制定“十五五”规划,加强上下衔接、统筹协调,省市县一体谋划好广东发展蓝图。
省的规划要突出战略性和指导性,做好对上衔接和对下指导,坚持在服务全国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有效引导市县进一步找准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市县规划要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抓落实、创新性编规划,编出富有地域特色、务实管用的好规划,确保能落实、落地。
首尾衔接,压茬推进,上下贯通,如臂使指,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振之有声的品质。
一串榜单:多维呈现广东实力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朵花、每片叶都不同,但能从中看到相同的世界、菩提。
广东经济怎么样,当然可以看统计数据。
先看上半年。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25.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8.8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5978.86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40487.69亿元,增长4.6%。
省统计局指出,随着各项宏观政策落地见效,全省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再看一定要稳住的外贸外资。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前8个月,广东外贸进出口6.2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4.2%,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总值的21%。其中,出口3.97万亿元,增长1.9%;进口2.24万亿元,增长8.5%。
广东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5年1—7月,广东新设外资企业1.7万家,同比增长32.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56.7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领跑东部主要经济大省。这说明,广东依然是外资投资首选地。
如果说这类数据都很常规,那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个数据就有点“刺激”了:截至2025年9月3日,广东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2000.19万户,较2024年末净增95.31万户,增长5%,占全国1/10,经营主体总量稳居全国第一。
这个数据用通俗易懂的话来“翻译”一下就是:广东老板超过2000万!更值得关注的是数量背后的结构变化。全省登记在册企业率先突破900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比值为0.83:1。和去年同期相比,全省新设“四新经济”企业41.46万户,占全省新设企业总量37.92%。
不过,观察广东经济成色还有一个角度,那就是各种榜单。
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香港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日本东京—横滨集群,跃居榜首。
这个榜单可能稍嫌陌生,有必要解释一下:创新集群是指汇聚发明家、科研作者和风险资本活动,推动变革性创意诞生的地区。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主要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除了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跃居榜首,值得关注的还有澳门—珠海创新集群连续第二次入围世界百强榜。此次全球创新指数的最新排名显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充分体现了大湾区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的积极成效。
相对来说,其他几个榜单要算老面孔了,但粤企的表现不乏新意思。
7月22日发布的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按照上榜的企业注册地统计,76家在粤企业榜上有名,较去年增加3家,比前年多6家。其中,包括德赛西威、海天味业、纳思达股份等一批制造业企业新上榜,这被媒体视为“广东智造”活力十足、阶梯式进化的最佳注脚。
此外,上榜的在粤企业不仅数量有所增加,排名也普遍上升。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通信、互联网、生物医药、家电、汽车等制造业领域,表明广东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持续优化。
再看一下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广东共有51家企业上榜,与山东并列第三。在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广东与浙江并列第一,各有3家入选。其中,华为、比亚迪、腾讯分别位列第4、5、6。
细分榜单则显示,华为在研发投入上位居榜首,体现出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腾讯则在纳税总额方面排名第一,展现了企业对社会的重要贡献。
类似的榜单还可以继续开列下去,但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庐山的真面目却也在这叠加的视角下得以多维呈现。
这个“庐山真面目”就是:当前广东经济运行总体稳健、实现稳中向好,“十四五”既定目标任务进展顺利,各类积极因素加速积累,呈现出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良好态势。
一个案例:向新突围玩转世界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广东经济表现亮眼,乃是有为市场与有为政府珠联璧合、披荆斩棘的结果。
什么是真功夫?那就是在没路的地方开出路来。什么是真本事?那就是把习以为常变成不同寻常。
这里必须要隆重介绍一下东莞的潮玩产业。
玩具是传统产业,在外贸环境严峻的形势下怎么“玩下去”“玩得转”,是一道必须作答的考题。
答案可以从8月上旬在东莞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中找到。
本届漫博会人气旺销售火,很多潮玩在展会现场销售一空,促成多笔亿元级别国际订单,参展企业意向合作金额高达15.6亿元。
不止于此。高盛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潮玩在海外市场的份额从2020年的3%上升至2025年的18%。东莞目前承担着全国近85%的潮玩生产规模,制造着全球四分之一的动漫衍生品。
央媒问道:小小潮玩到底是怎么拿捏情绪消费的?东莞又是如何从世界工厂转型成为潮玩之都的?
至少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玩具的定义变了。如今情绪经济勃兴,潮玩早已超越了玩具的定义,成为情绪价值的安放地。普通玩具主要面向儿童,而潮玩的客户主要是青少年和成年人,潮玩是分系列销售,如果有隐藏款,消费者会一直买下去。这种“不确定性+稀缺收藏”,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二是玩具的玩法变了。AI的加持让潮玩“能动、能说、能陪伴”,潮玩AI产品大获国际市场认可。比如一群由多个积木机器人组成的潮汕传统民间舞蹈“英歌队”,不仅动作一致,还能与人亲密互动,活脱脱是一个陪伴式舞者。
三是玩具的生产变了。由为人代工到自创品牌,由单打独斗的小作坊到分工协作的产业链,东莞的潮玩企业正在向价值链顶端攀升,东莞的潮玩产业正在向全链条闭环靠近。在这里,不缺原料、不缺设备,更不缺技术和经验丰富的工人,半个小时内就能找齐所有配件。
当然,有为政府也发挥了更好的作用。东莞出台了加快潮玩和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计划拿出1.2亿元的产业扶持资金,从产业生态、市场开拓、内容创作、动漫产业、要素保障等五大方向支持潮玩和动漫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莞由世界工厂到潮流产业集群的转型告诉人们,山重水复之后便是柳暗花明,只要明于大势,敏于体察,善于学习,勇于创新,自能老树发新枝,旧邦焕新命。
与其“打法”接近的还有文旅玩跨界。2025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广东文旅产业融合展区紧扣“科技赋能文化,创意点亮旅程”主题,集中展示了非遗传承、数字内容、虚拟体验、动漫IP、智能交互等多元内容;“我在湾区看全运”观赛旅游产品备受关注。此外,迪士尼游轮、南方航空、广汽集团等带来覆盖“海陆空”全场景文旅产品,展现广东文旅与交通融合新成效。正所谓“自嗨”知音少,跨界朋友多。思路一打开,好事自然来。
至于广东倾力发展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其实都无须说太多。从广东前8月经济数据来看,机器人、无人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2.1%、17.3%、54.7%。
除了企业争气,这也得力于政府的各种支持。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广东省财政厅联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有关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对四大类重点项目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最高可获5000万元奖补。
《广东省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省市有关人才政策重点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赛道领域倾斜,支持企业精准靶向引进培育一批高精尖缺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给钱又给人,产业发展迅速是顺理成章的事。诚然,有为政府不能取代有为市场,毕竟后者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做的是引导和规范。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样需要政府与企业各安本分,协同发力。(文/李海华)
决胜“十四五”,共绘新蓝图!
南都今日推出《“变革提质 聚势跃升”年度融媒特刊》第三季
南都融媒出品
编辑:董淑云 实习生 殷北辰
制图:董淑云(南都N⁺智绘平台)何欣 林泳希 李蓓
设计:崔智超 周全 邹虹香
编辑:董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