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到2024年,连续四年斩获新会区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一等奖;全镇规上工业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区前列……这一连串闪光的数据仿佛在讲述三江镇“虽小而强”的不凡故事。
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桥经济”加速崛起的大潮中,位于新会“东大门”的新会区三江镇,锚定“工业类专业镇”和“深江合作桥头堡”的发展定位,积极抢抓“大桥经济”发展机遇,以头号工程力度加速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在“十四五”期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答卷。
三江镇水陆交通便利。
从工业走廊的机器轰鸣到陈皮庄园的果香飘溢,从高速快线的纵横交错到古村巷道的鸟语花香,三江镇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了从传统农业镇到工业强镇的华丽转身。站在新起点,谋篇“十五五”,擘画新蓝图,未来,三江镇这个“深江合作桥头堡”,将充分发挥对接珠江东岸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省级典型镇,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的浪潮中书写更加精彩的“龙乡”篇章。
决胜“十四五”
经济运行稳健向好,镇域发展领跑全区
工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石。“十四五”期间,三江镇始终坚持工业立镇,以精准招商和平台建设激活镇域经济发展动能,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新会区前列,全镇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34.87%、72.97%、73.93%、19.78%。其中,2021-2024年连续四年获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一等奖。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招商引资的精准发力。三江镇主动出击深圳等大湾区城市招商引资,“十四五”期间立项备案项目201个、总投资231.69亿元,引进项目54个、总投资130.47亿元,通过市区招商联席会议项目19个、总投资67.43亿元,新增供地面积698.91亩。其中,通过盘活原废品站低效地块引入恒利起重项目,成为全区首宗“工改+入市”项目。深入推进“工改工”,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近260亩。
银洲湾科创产业园的现代化园区。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三江镇沿中阳高速工业走廊重点布局产业平台,深江科技新城江睦产业园完成征地4518亩、收地3439亩,为经济发展提供要素支撑;银洲湾科创产业园进驻企业53家(深圳企业16家)、进驻率达95%,已投产43家、升规11家;银洲湾电子信息产业园、联庆创科产业园、亚太陈皮产业园加快建设并火热招商中。
“让更多优质企业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三江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服务提质升级,如全区首个镇级企业服务中心通过“列清单、组专班”服务模式,协调解决企业诉求100多项;2025年创新开展“综合一体查”上门服务企业行动,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100多项,上门检查减少360余次。“十四五”期间“四上”企业增至91家、增长8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9家、增长25.8%,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产值超亿元企业20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3家。维达纸业入选省级“链主”企业、广东外资企业百强榜单,维达纸业、三木化工入选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浩盈家居用品公司入选红点设计大奖、江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车间。
“百千万工程”见成效,村组收入四年增长40%
镇具有连接城市和服务乡村的双向作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枢纽。“十四五”期间,三江镇聚焦富民兴村,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推动城乡面貌巨变。
作为广东省第三批典型镇培育对象,三江镇围绕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完成“美丽河道、干净整洁农贸市场”等建设;积极对接广州美术学院,推进“绿美生态公园、美丽乡镇入口通道、美丽示范主街、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项目建设;良德冲等7条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沙岗彩虹市集及公寓、潮兴饭店、临潮米酒文化展示馆、官田旧市场新建商铺等等58个村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串点连线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带。
三江镇彩虹市集。
产业振兴实现联农带富,为城镇发展注入持久活力。新会陈皮、水产养殖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41亿元。常盛陈皮庄园、玖福堂新会陈皮、安立邦陈皮等特色品牌落户三江,北京同仁堂首个新会陈皮种植基地在三江镇揭牌,全镇“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使用企业达66家。三江镇联动大鳌镇、睦洲镇共建新会区南美白对虾产业园,推动虎虾养殖基地创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江门市农业(水产)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三江龙乡优品”走向湾区市场开辟产销渠道,亮相中博会、深圳礼品家居展等大型会展,强村公司营业额达254万元;创新实施村级物业增持计划,2024年村组经济总收入较2020年增长40%。
三江镇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中阳高速沿线36家废品站的环境整治,打造出1100平方米的生态景观带。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居环境美化升级,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既美化了环境,又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如今的三江,中阳高速、江门大道三江段全线通车,沿线风貌得到了提升,珠肇高铁、深江铁路征地稳步推进,新马单渡改桥投入使用,结束了摆渡出行的“孤岛”历史,全部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成为宜业宜居宜游之地。
累计投入民生支出超5.2亿元,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十四五”期间,三江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实事作为民心工程来抓,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逐项破解民生难题,让民生福祉看得见、摸得着,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五年来,三江镇累计投入民生支出超5.2亿元,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民生保障体系。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升级投入64万元,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运营,社工站创成“广东双百工程”标杆站点;就业优先政策落地见效,新增就业1600多人,潮兴饭店成为“粤菜师傅”创业孵化站,带动周边群众“家门口就业”。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取得重大进展。全镇11间农村卫生站完成标准化建设,卫生院中医馆全面升级,成功创建省卫生镇;教育强镇复评顺利通过,中小学实现课堂信息化及空调全覆盖,三江初中中考成绩连续多年位居全区农村镇榜首,获评江门市初中阶段协同教育质量二等奖;“龙乡三江”文化名片持续擦亮,金龙巡游、“村BA”等活动获广泛关注,侨助“百千万工程”文艺晚会彰显侨乡活力,“龙乡三江+研学”品牌渐成气候。
社会治理创新为平安三江保驾护航。全镇构建“1+6+N”治理体系,组建首支“一村一禁毒辅警”队伍,建立“水陆空”网格化巡查网络,2024年刑事治安警情较2020年下降33%。三江市场监管所获评省首批四星监管所,《从江门“龙乡三江舞龙”看基层社会治理》案例广为人知,为基层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谋篇“十五五”
紧抓“深江合作桥头堡”优势,助力产城融合发展提质升级
今年9月的一天,来自深圳的某科技公司总经理王先生驱车从深圳出发奔赴新会的分公司,沿深中通道、深岑高速、中开高速驶入新会区三江镇,只花了60多分钟的时间。纵横交错的路网如同血脉般将三江镇与珠江东岸的深圳紧密相连,深中通道开通后,这里到深圳的车程缩短至一小时左右,曾经相对边缘的乡镇一跃成为“深江合作桥头堡”。
当“深江合作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与深江经济合作愈走愈深的战略布局多重优势持续叠加,三江镇的崛起正悄然加速。“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不再是规划图纸上的抽象概念,而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站在“十五五”的门槛上,三江镇正以“两轴四区”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骨架,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省级典型镇。
抢抓“大桥经济”机遇,打造银洲湖东岸经济新增长极
三江镇依托“两轴四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谋划发展大局。“两轴”,即中开高速、新中公路等横向廊道产业协同发展轴和纵向江门大道的城市区域发展轴;“四区”,即圩镇综合服务区、产业集聚发展区、特色农产品种养殖区和特色农旅融合发展区。
“两轴四区”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现了三江镇对未来发展的系统性思考。横向的产业协同发展轴和纵向的城市区域发展轴构成区域发展的十字骨架,而圩镇综合服务区、产业集聚发展区、特色农产品种养殖区和特色农旅融合发展区则各司其职,形成功能互补。强化与江门高新区联动发展,沿中阳高速-江门大道-银鹭大道东延线-胜利南路南延线周边储备产业空间,打造环三江“产城+高新技术”工业走廊。重点推进深江科技新城江睦产业园建设,同步加快银洲湾科创产业园、银洲湾电子信息产业园、联庆创科产业园、亚太陈皮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打造承接深圳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围绕枢纽新城布局规划,强化与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广东鹏厦机器人智造园等平台联动发展,打造多个要素齐全、产业集中、环境优美的工业功能区。
从链到群,三江镇在现代产业集群培育打造上有宏伟目标。未来将瞄准深圳等大湾区城市开展“网格化”上门招商,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方向,着力招引一批强链补链延链的示范型、成长型项目。同时,推动金属制品、造纸及纸制品等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三江镇还将通过协调推进珠肇高铁、深江铁路、银鹭大道东延线、胜利南路南延线等交通枢纽建设,构建银鹭大道东延线、新中公路和江门大道、胜利南路南延线的“两横两纵”骨架路网体系,更加积极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深化“百千万工程”建设,推动圩镇美丽宜居蝶变
未来如何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三江镇将通过统筹推进典型镇村培育、激活村级经济发展引擎、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城乡品质形象等举措深化“百千万工程”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典型镇村培育方面,紧扣产城融合主题,按省级典型镇标准加快“七个一”配套建设,突出龙乡文化特色改造提升旧民居、街巷,推动圩镇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蝶变。巩固提升中阳高速沿线7条省级典型村建设,高质量打造良德冲村为精品村,推进典型村创建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良德冲工改、侨史馆等项目建设,谋划新增一批高质量结对帮扶项目,“串珠成链”打造中阳高速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带。
在激活村级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中阳高速工业走廊辐射带动效应,以园区周边配套建设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全面实施村级物业增持计划,引入发展休闲民宿、餐饮消费、生活服务、乡村旅游等多元业态,盘活开发村级留用地等资源打造区域商业中心。发挥强村公司资产运营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带动项目融资、建设,撬动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做好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盘活低效闲置土地。
三江镇常盛陈皮庄园。
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方面,打造以新会陈皮和水产养殖两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依托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大生产基地之一的平台优势,发挥亚太农业、安立邦、玖福堂等陈皮品牌效应,构建“种植-仓储-研发-智造-品牌”五位一体的陈皮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擦亮新会陈皮三江核心产区品牌。发挥虎虾水产“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的品牌效应,以鲜活水产品供应大湾区市场。
在提升城乡品质形象方面,聚焦中阳高速、江门大道沿线以及典型村等重点区域,以官田村、五四村为试点,打造主干道整村风貌整治提升样板。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年均安排超70%财政资金用于民生
日子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接下来,三江镇将持续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质感。
落实基本民生保障。每年安排不少于70%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民生支出,提升优化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站基础设施设备,开设长者食堂特色服务,促进三江镇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创建一星养老机构、良德冲居家养老服务站建成区级示范点。突出就业增收,推进“粤菜师傅”等三项工程送技下乡,统筹推进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打造家门口“就业驿站”。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推动联和小学、三江幼儿园创建区级农村示范学校。规划新增1所普惠性小学,改扩建三江初中和九子沙小学,满足江睦园区产业工人的教育配套需求。积极争取五邑中医院、新会人民医院等优质资源下沉,邀请新会区医共体人民医院总院开展协诊、义诊、质控、授课等,不断提高基层医疗保障能力,加快创建国家卫生镇。
丰富文旅服务供给。推动新会陈皮庄园、新马单村魔术庄园等项目落地,推进落实沙仔岛潜流式滨海湿地营造工程,建设河口农文旅生态小岛。持续推动龙乡文化阵地升级改造,串联侨村侨史馆、临潮米酒文化展示馆、特色种植基地(庄园)等文旅资源,规划设计精品文旅线路,打造大湾区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打造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构建“水陆空”网格化巡查网络,细化落实基层矛盾纠纷、“弱信号”排查化解,精准有效为群众排忧解难。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曾育军 通讯员三江宣
三江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