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决胜攻坚之年。
9月30日上午,佛山市召开典型镇培育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南都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3年以来佛山已遴选三批典型镇培育对象,到2025年初已实现全市典型镇培育全覆盖。目前,第一、二批16个典型镇已全部通过评价。佛山市典型镇培育经验做法多次获省城镇建设专班认可推广,南海区西樵镇、高明区杨和镇圩镇运营案例入选广东省美丽圩镇建设运营案例集。
会上,高明区杨和镇介绍了该镇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实现产业提速、圩镇焕新、生态蝶变的具体实践。
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伍从“规划引领、特色打造、城乡融合、创新共赢”四个维度汇报了佛山市典型镇培育建设的工作实践与成效。
据介绍,按照《广东省乡镇(街道)分类办法》,佛山将全市32个乡镇(街道)精准划分为12个城区镇、9个中心镇、10个专业镇和1个特色镇,构建错位发展格局。2023年,遴选南庄、里水、北滘、明城、白坭5镇作为佛山市首批典型镇;2024年遴选西樵、狮山镇等11镇作为第二批典型镇重点培育;2025年初,遴选均安、更合、大塘、南山镇作为第三批典型镇培育对象,实现全市典型镇培育全覆盖。目前,第一、二批16个典型镇已全部通过评价。佛山市典型镇培育经验做法多次获省城镇建设专班认可推广,南海区西樵镇、高明区杨和镇圩镇运营案例入选广东省美丽圩镇建设运营案例集。
高明区杨和镇。
在分类定策,精准发力;规划先行,彰显特色的同时,佛山还以技术帮扶,提标提质。2024年,出台《佛山市乡镇建设品质提升设计导则》,聚焦“1+4+7+9+N”建设要点,指导各典型镇编制建设规划,其中,第二批11个典型镇规划成果获评7个优秀、4个良好,优秀率达63.6%。
同时,还指导禅城区南庄镇、南海区狮山镇、顺德区北滘镇作为中心镇试点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在典型镇培育基础上,以3年为一个周期,加快由城镇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变。
在培育典型镇建设方面,佛山还注重特色打造,内外兼修,开创项目建设新赛道,坚持“项目为王”,以“挂图作战”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打造一批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的标杆工程。
据介绍,佛山已统筹市“百千万工程”乡镇(街道)建设培育资金合共约1.8亿元,用以支持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提质和推动风貌提升工作。截至2025年8月底,全市“百千万工程”城镇建设需求项目库项目1200多个,计划总投资约1600亿,实际完成投资约1000亿,完成率约63%,其中2025年计划完成投资约280亿。
佛山以特色项目点亮品牌。禅城区南庄镇举办全省首个“车水马龙节”,吸引客流超25万人次,成交额突破4亿元;南海区西樵镇整合镇域内各类文旅资源,打造“登西樵山、访桑园围、渡平沙岛、游南海湾、寻岭南味、品广府菜、会黄飞鸿、赏千古情、钻研学游、逛艺术节”十大西樵文旅资源板块;顺德区龙江镇以S-park体育公园、新街in77等项目带动旧建筑活化,焕发城镇新活力;高明区杨和镇精心打造“杨”辰“梅”景主题IP,通过改造外立面、整治“三线”、新增停车位、整治提升杨梅河“一河两岸”;三水区芦苞镇打造“北江千年古道”农文科旅创意带,成为湾区“夜经济”网红打卡地。
佛山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产城人文”深度融合为核心,推动城乡从“二元分割”迈向“三生融合”,构建人居环境新格局。
环两江先行区的建设是重要抓手。2025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出台《关于推进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城镇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协同推进环两江先行区“一圈两带六片”,围绕“七个一”项目全面提升典型镇风貌,重点推动丹灶-白坭、九江-龙江等跨镇跨区项目整体打造,打破区域壁垒,联动文旅资源与产业升级,打造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
与此同时以环境提质惠及民生。截至目前,全市21个乡镇共建设美丽示范主街23条,美丽乡镇入口通道30个,美丽圩镇客厅22个,绿美生态小公园195个,完成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183个,房屋外立面提升2106栋,美丽河道(碧道)约630.75公里。
样本:
佛山高明杨和镇,拥有“佛山第一峰”皂幕山,和全市面积最大的村居石水村。会上,高明区杨和镇党委书记罗伟源介绍,2024年以来,杨和镇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紧扣“北产业、南生态”空间布局,连接南北30公里廊道,建成“十里百企智造走廊”“宜业宜居花园城镇”“和美共富绿色乡村”三大示范段,全力打造“灵秀皂幕山,国际智造镇”,实现产业提速、圩镇焕新、生态蝶变。
打造“十里百企智造走廊”,促进产业提速。招商引资提速增效,高效整备专精特新湾千亩产业载体,深入实施“千亩百亿”计划,2023年出让土地666亩,较前三年年均290亩大幅提升。2024年签约投资总额首次突破“百亿”。2025年至今已出让土地622亩、同比增长107%,签约投资总额92亿元、同比增长22%。同时,园区整治增势赋能,打造“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公园式绿美园区。
建设“宜业宜居花园城镇”,助推圩镇焕新。杨和镇将美丽圩镇建设“七个一”中的“六个一”集中设置在杨梅片区,真正实现其联城带村、协调发展的节点功能,以实在的变化增进居民的获得感。融入城市美学,打造“杨”辰“梅”景主题IP,持续提升圩镇品质,进一步增强居民和游客对圩镇形象的记忆点和归属感。同时,还盘活15亩旧粮仓地块,将原有低散乱日用品加工厂、沙石零售仓库等转换为圩镇客厅和轻餐饮、民宿等消费业态,引进知名品牌,推动商铺月租金从每平方米1.5元跃升至11.1元。
培育“和美共富绿色乡村”引领生态蝶变。杨和镇积极融入市“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建设,探索走出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的发展新路径,带动皂幕山片区游客数从2023年27万人次增至2024年46万人次;五一、端午期间,皂幕山景区游客数从去年1万人次增至今年2万人次,客流量同比翻倍。
同时,以路为轴构建美丽廊道,建成“广东省十大最美农村路”井皂线;以水为脉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投入3400万元打造14.3公里西坑支流小流域,目前正申报“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热点问题回应
发布会上,佛山市城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回答媒体提问,回应社会关切问题。
市城管局四级调研员张泰生介绍,近年来,佛山落实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多维度推进绿美佛山建设,以“推窗见绿、漫步进园”为标准优化城镇绿色空间布局,持续推进圩镇各类公园建设,全市20个典型镇已累计建成绿美公园525个,其中10公顷以上的公园25个。
2023年以来,市城管局通过推动“绿美城镇公园”体系建设,精打细算盘活各类空间,提升圩镇绿化美化。建设市民身边的小而美的“口袋公园”50个、圩镇累计建成桥下空间公园10个、累计建成“名企公园”39个,目前已经覆盖19个圩镇。
今年,市城管局新增两项举措,为典型镇提质增效。一是深化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已启动11个圩镇“公园+”项目,其中8个已投入运营。二是引导企业打破边界、破墙透绿,累计完成绿美工厂建设32个。
下一步,市城管局将全力推动绿美佛山生态建设向纵深迈进,通过筑牢绿色根基、扩大绿化规模、实现绿美升级,为典型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百千万工程”将“三线”整治纳入作为“六乱”治理的一项重点任务。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照省级部门和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要求,结合佛山实际,印发了《佛山市村居(社区)“三线”整治工作指引》、《关于建立“三线”整治常态化管护机制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多方合作、不断优化等方式,会同镇村、管线企业摸索根治“三线”乱象的破局之路。
其中南庄、明城、白坭3个典型镇治理成效突出,在广东省第一批典型镇“三线”整治成效评估中,获评为“优秀”成绩。而“三线”整治效果较好的典型村有:禅城的紫南村、南庄村,南海的郎沙社区、芦塘村,顺德的细滘社区等。
接下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结合“百千万工程”、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推动镇村分批分片、系统有序地推进“三线”整治。同时,鼓励镇村创新工作方式,把乡村治理数字化长远收益与“三线”整治投入结合起来,形成人人参与、互相监督、共同维护“三线”秩序的良好氛围。
采写/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路漫漫
部分图源: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