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本色艺术空间在南宁分馆推出“折叠维度·科技艺术双个展”,此次展览由本色艺术空间创始人许晓英总策划,深圳艺术家沈少民策展,共展出艺术家徐戈、朱玺的19件作品。此次展览以技术与感知为核心议题,借由物理坐标与媒介实践的交互,构建实验性场域,并呈现两位艺术家在各自实践中不同向度的探索。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3月15日。
徐戈的作品关注人的感受变化,他常用自然材料、机械和AI影像,以时间和环境为主题,在真实和虚拟之间构建独特的体验空间。通过声音、影像和动态结构,他的作品能引发观众内心的共鸣,展现生命中的诗意。
朱玺的作品喜欢探索机械结构、秩序和偶然之间的关系,把材料、光影和空间转化为对现实系统的思考。他的创作介于理性与感性之间,呈现个体与环境、自然与工业、规则与变化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揭示现实世界中隐藏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在近期的创作中,徐戈和朱玺展现了新一代科技艺术在媒介运用和系统思维上的拓展。他们的作品共同呈现出“感受方式”和“系统逻辑”如何相互影响,体现了科技介入艺术所带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同时也引发人们对未来感知和思维方式的再思考。
不论是徐戈将AI影像与自然材料并置,抑或是朱玺让机械结构与光影在空间中起伏流转,这些实践本质上都是对“混合文化”的视觉转译。当科技艺术遇见南方土壤,便显露出不同于北上广的从容气质:不是刻意营造的地方特色,而是从个体经验中自然沁出的水土记忆。
作为同为在南方生活与工作的艺术家,徐戈与朱玺有某种不谋而合的相似性:二者的创作源于个体真实的生命经验,这种经验本身就带着南方成长的印记。但是他们的创作却诠释着:真正的南方基因不在于表象,而在于感知世界的独特方式——是对时间更宽容的态度,对材料更亲密的触碰,乃至对技术更人文的解读。
“折叠维度”的地域性既不是对西方科技艺术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对本土传统符号的肤浅挪用。而是以边缘作为方法,找寻科技艺术在当下与未来,在全球与本土之间的第三条路。在人工智能即将超越人类智力的预言甚嚣尘上之时,徐戈和朱玺的实践也在提示着,科技发展的终极目标不应该是创造更强大的工具,而是培育更完整的人性。既不追求算力的巅峰,也不标榜技术的锋芒。他们的作品以诗意的抵抗方式,瞥见科技时代中最容易被遗失的东西:是感受与体验的微妙震颤,是那些无法被量化的情感价值。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谢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