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城市延伸到哪里,文化的脉搏就跳动到哪里。9月26日,前海滨海绿轴上,新的城市文化会客厅——“湾区之眼”正式启幕。这一全球最大实体书店的启用,标志着深圳全民阅读空间建设迎来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深圳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正从服务于单一中心的“锦上添花”,转向覆盖全域、普惠市民的“均衡发展”新阶段。
从投入运营多年的书城到“新一代文化综合体”湾区之眼,深圳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更涵养了活力涌动的文化绿洲。作为“新一代文化综合体”,湾区之眼不只是一处场馆的更新,更是一场文化体验的升级。能让唯一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再次升级,它究竟“新”在哪?
从平面到立体,阅读无限延展
它不只是一座书城,还是一次阅读场景的彻底刷新。
开业当日一大早,蜂拥而至的读者就已经排了二三十米的队伍。不到两小时,市民就兑换了超500份图书盲盒、超300份文创盲盒,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踏入“湾区之眼”,第一眼便被其开阔的空间震撼。湾区之眼由深圳出版集团建设运营,打破了“阅读限于传统场馆”的固有认知,将书香散入公园、融入社区,为实现“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提供充足条件。
“太喜欢在这里看书了,大大的落地窗把诗和远方框进了我的眼里。”市民郑女士说。
“自然开放、文旅融合、业态创新、商业活化、科技赋能”——这些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8400平方米的阅读空间,陈列着超10万种、30万册图书,名家对谈、艺术市集、主题沙龙等活动被嵌入日常,成为兼具社交与艺文属性的“书式生活”载体。北区“人文万象”主题空间,格局开阔却内含乾坤:整齐排列的人文社科书籍,艺术主题书店藏着半环形沙龙区、小型文化展陈,甚至还有“猫王妙播”音乐角,动静皆宜。南区“META空间”则充满童趣灵感,半球形阅读舱、小桥造型的连廊,构筑出一方属于孩子的童话星球。
这里除了有可攀登、可停留的“书山”,还有环绕空间、引导动线的“玉带”。
湾区民俗馆联手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年度大展《壁上丹青·盛世风华——壁画里的大唐》,这是陕历博在华南首次系统呈现唐代壁画的高清复刻,引领观众重回大唐气象;“恭博礼物”带来国家博物馆的热销文创,琳琅满目;将揭幕的《三体游戏·文明碎片》VR体验,是“三体・四维空间”华南首发,以沉浸式剧情还原原著震撼场景。逛累了,读者可拾阶而上,步入顶层贯通南北的“星空花园”,远眺海天一线;也可踱步至“湾剧场”,欣赏一场“无界艺术现场”的演出。
从室内到户外,从地面到空中,阅读与游逛不再是封闭的体验,而是在一座可自由切换场景的文化公园中。市民可以在此参加讲座、观看展览、参与社群活动,甚至在创客空间里将创意变为现实。书城不再是一个沉默的知识仓库,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客厅。
从建筑到自然,诗意栖居于城市中心
这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书城建造理念的创新。
在深圳,逛公园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湾区之眼”,正是“千园之城”与“爱阅之城”的一次深情相拥。它将花园搬上书城屋顶,让建筑生长于绿意之中,实现“诗与远方”的共生息。
开业第一天,北区阅读区270°全景环幕视野成为最大亮点,临窗座位一座难求。巨大落地窗把自然光与城市景观引入室内,绿植点缀书架,仿佛花园被轻轻“推”进了书页之间,艺术与自然,在此悄然融合。
北区二楼,标志性的“智慧树”装置贯穿多层空间。树干采用镜面不锈钢,树冠则为温变玻璃,随日照强度由透明渐变为乳白,既遮阳节能,又光影灵动,成为读者争相打卡的“神奇机位”。顺树而上,顶层的“星空花园”豁然开朗——超过2万平方米的生态空间,可晨读、可漫步、可躺平阅卷、可夜观星象,甚至能邂逅一场露天音乐会。自然与文化的边界,在这里彻底消融。
市民有好书看,城市也要有好景赏。
推动绿色建筑成为“好房子”,是城市进化的必然。“湾区之眼”在建造之初便注入“智慧低碳”基因。海天路光伏项目以“山丘”为视觉符号,突破传统光伏的单调蓝色,通过全彩组件实现艺术化表达,年发电量约25万度,真正让科技之美为低碳赋能。
地面景观与地下空间一体设计,雨水回收、科学遮阳、立体绿化……没有哪座书城,能将环保技术融入每一口呼吸、每一缕光线。未来,这里注定成为绿色建筑的新标杆。
从阅读到“文化+”,全新业态重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这不光有阅读,更是“文化+”的全新业态。
还没等到开业,一批全球、全国、华南首店进驻的消息便吸引了不少网友留言:“已经迫不及待想去一睹‘壁画里的大唐’全国首展了。”“我想身临其境感受一下‘三体’原著里的震撼。”未开业先火爆,“湾区之眼”凭借一批全球、全国、华南首店的入驻,拉满了期待值。
以多元业态构建品牌矩阵。首店经济不是标签,而是业态创新的实体表达:恭博礼物首出京城、三体・四维空间华南首店、阅文书园全国首个IP社交空间、全球首个超级3D打印旗舰店、文伟旗绘本美术馆、青澹汝瓷、深汕城市微展厅……它们从不同维度填补文化消费的空白,将文化体验、社交互动、IP消费等功能高度整合。
以先进科技激活文化体验。由深圳出版集团与市工信局共建的湾区科技体验中心,集结全球首款全向避障无人机、三折叠投影仪、智能抗流水下机器人等“黑科技”;智能机器人展销中心更打造出可看、可玩、可吃、可学的复合生态空间,让科技融入日常。
此外,湾区书城深度融合了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这种AI数字技术不仅能提供导航问询服务,更能通过深度思考与读者进行个性化对话,成为其专属的“终身成长伙伴”。“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为这个“超级第三空间”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
就连“一本书的诞生”也能亲手参与。北区二楼的“书口印刷机”互动区,读者可自定义图案与文字,在书口留下专属印记,让阅读充满仪式感与个性化。
餐饮零售也焕新亮相:顺德渔村旗舰店演绎湾区味道,名创优品、瑞幸、面包新语、麦当劳、肯德基、老碗会等品牌均以“湾区之眼”特色形态登场,打造独家的城市记忆。
相较传统阅读空间,湾区之眼以图书销售和文化体验为核心,通过引入多元商业业态,形成自我造血、持续运营的良性循环,能更敏锐地捕捉并满足市民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
未来,这里将全年无休推出超1000场高品质艺文活动,深度融合“文化+艺术/创意/科技/旅游”,让每一次到来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每一段停留都成为“无可复制”的精彩。
“湾区之眼”不只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对文化的态度、一场文化综合体的创新和一份对城市文化坚守的崭新答卷。它将全力打造成为文化生活方式的首选地、文化创新动力的策源地、文化科技融合的展示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地标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在繁华都市写就“诗和远方”。
对于年轻的深圳来说,对文化的热爱和对阅读的高追求正让这座城市变得与众不同。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谢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