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梅沙万科中心生物圈三号•梅沙艺术中心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碳普惠科普活动。本次活动以“低碳‘深’能量 普惠‘圳’分享”为主题,通过“深度解读–实地观摩–实践体验”的完整闭环,让参与者对碳普惠体系有了全面而立体的认识。
权威解读:碳普惠体系的全面剖析
活动开场,专家们对《深圳市碳普惠方法学开发指南》《深圳市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申报指南》及《深圳市碳普惠场景申报指南》进行了研讨交流。
“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让大家真正理解碳普惠是什么、怎么参与、能带来什么影响?”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相关负责人在开场介绍中表示。
在专家介绍后,参与者就碳普惠的具体实施细节展开提问。“社区如何参与碳普惠场景创建?”“社区居民如何参与?”“社区低碳改造项目如何开发方法学?”这些具体问题得到了专家的耐心解答,加深了市民对碳普惠的理解。
实地观摩:见证理论落地应用
在“生物圈三号”碳中和实验园区的参观环节,参与者亲眼见证了碳减排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实现。例如黑水虻养殖如何实现厨余垃圾100%就地资源化,智慧微电网如何实现能源调度,分布式光伏如何核出减排量等,每一个场景都是碳普惠理念的生动体现,让参与者直观感受到了绿色低碳的魅力与能量,也让碳普惠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可感。
亲身体验:在实践中深化认知
活动体验区将知识学习转化为实践体验。市民通过“以塑换绿”“万物再造”等活动,用废弃的塑料瓶兑换绿植,将咖啡渣改造为香皂,将厨余垃圾喂养的黑水虻用作动物饲料,形成循环,减少碳排放,亲身参与碳普惠实践,感受低碳生活的价值。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蔡宇晴
编辑:蔡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