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共赏杂技剧《天山雪》,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5-10-06 23:31

6至7日,展现沪疆两地人民深厚情谊、携手奋进故事的杂技剧《天山雪》在友谊剧院上演,这是该剧首次在广州上演。该剧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联合出品。

6日首演当天适逢中秋节,《天山雪》的演员们也祝现场观众节日快乐。在《天山雪》中饰演王雪峰的上海杂技团演员、一级演员王怀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故事围绕王雪峰带领学生创作节目、备战国际大赛的过程展开,体现师生共同奋斗的成长历程。希望将这种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传递给广州和全国观众。

图片

杂技剧《天山雪》展现了沪疆两地三代人在不同时期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携手同心为国奋斗的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屯垦戍边,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青年奔赴新疆投身边疆建设,再到中巴公路的修建(破山开路),一直延续到新时代上海与新疆两地杂技人深化文化教育合作,杂技剧《天山雪》徐徐展开了一幅跨越70多年的援疆、文化润疆的历史长卷,用具有沪疆特色的杂技语汇,讴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传承父辈精神,追求卓越、勇攀艺术高峰的精神,展现了上海援疆、文化润疆的丰硕成果,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天山雪》全剧由12幕21个杂技节目构成,来自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英吉沙县阿迪力达瓦孜艺术传承中心、泽普县歌舞团5家演出团体演员参与演出,其中来自新疆的演员,提前近一年来沪参与创排,与上海演员共同训练,不断磨合节目技巧及表演默契。全剧主要通过杂技语言讲述故事情节,并在杂技表演中融入戏剧、舞蹈、魔术等多种元素。《天山雪》的21个节目中,有12个为该剧量身打造的新创节目,需要杂技演员们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训练、调整。大家特别关注的“达瓦孜”(高空走索)节目,因剧情需要,改变了绳索的长度、支点、承重等多项技术参数,大大提高了演出的惊险度。达瓦孜第六代传人、“高空王子”阿迪力作为本剧艺术指导,多次来沪指导演员训练。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杂技剧《天山雪》以全新编创理念对剧情进行解构,并运用了蒙太奇叙述手法,人物、场景在现实与回忆中来回切换,带领观众穿越疆沪两地。此次舞台装置搭建也相当浩大,整个舞台将运用到45根吊杆、158个舞台灯,除了现代化的灯光、音效,全剧还综合运用了当下最先进的数字科技,通过虚幻引擎软件、动作捕捉技术、虚拟拍摄、LED广色域屏幕等前沿多媒体制作技术,营造出多种跨时空氛围,如“飞天”演员将带领观众飞跃天山雪峰、龟兹千佛洞、楼兰古城……领略古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遨游历史长河,营造出沉浸式的跨时空氛围,让观众在剧场也能感受“飞跃地平线”般的视觉体验。

李春燕:七十载历史真实写照

杂技剧《天山雪》总编导李春燕表示,《天山雪》是一部时间跨度长达70年的宏大现实题材杂技剧,聚焦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援疆历程与文化润疆成果,通过上海与新疆两地人物、三代情缘的故事,展现民族交融与时代变迁。

李春燕指出,该剧着力解决“如何用杂技剧解构宏大现实题材”的核心难题。通过杂技艺术的综合舞台呈现,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走进历史深处、触及人物内心,实现叙事与抒情的深度融合。

她认为,杂技剧不能止步于“好看、感人”,更应追求文学性与思想深度。《天山雪》的创排过程体现了对时代价值的坚守——艺术必须为人民而歌,只有沉心深耕、耐住寂寞,作品才能抵达应有的高度。

图片

上海杂技团团长、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梁弘钧谈到,从2007年创办“新疆班”,到《阳光梦》《天山雪》的创排,我们与新疆的合作始终延续。剧中抖杠节目《雄鹰》的国际获奖情节,正是基于上海与新疆杂技人真实合作的成功改编;而此次演出中11名从上海马戏学校毕业的新疆演员重返舞台,更是文化润疆成果的直观体现。未来,我们已与新疆艺术剧院签订战略协议,计划在节目共创、人才共育基础上,进一步与木卡姆艺术、民族歌舞等深度联动,持续挖掘民族题材,推动杂技剧成为讲述中国故事、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阿不都卡迪尔·吾甫尔:广州是一座让人倍感温暖的城市

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副团长、杂技剧《天山雪》演员阿不都卡迪尔·吾甫尔谈到,将达瓦孜这项非遗技艺搬上舞台,最核心的难题在于技术转化,例如高空绳索固定点的安全设定。幸而在与上海杂技团的合作中,我们跨越了地域与专业的界限,共同攻克了这些难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各民族文艺工作者同心协力、守望相助的缩影,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在文艺创作中的真实体现。

他认为,民间艺术能够融入大型杂技剧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展示的机会,也让这项艺术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与传承空间。这充分展现了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各民族文化不仅被保护,更被赋能,从而实现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图片

他还表示,“广州是一座让人倍感温暖的城市,它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新疆广袤热忱的土地气息相通。作为来自新疆的文艺工作者,我能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与包容,这种开放交融的气质,恰恰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共生共荣的生动写照。上海杂技团的领导为我们所有演员准备了月饼,这小小的月饼,寄托的是浓浓的团圆情。我们来自天山脚下、黄浦江畔,此刻相聚珠江之滨,就像一个大家庭。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无论我们来自哪个民族、何方水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家国团圆的祝愿是相通的,这正是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所在”。

他希望通过《天山雪》,立体地展现一个奋进、和谐、充满希望的新疆。这里不仅有壮丽山河,更有在国家关怀与兄弟省市援助下焕发的时代新貌。这部剧的核心,是讲述一个关于民族团结、文化交流与共同发展的感人故事。“我们希望大湾区同胞能看到,新疆各族人民正与全国一道,携手并肩,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波澜壮阔的时代篇章。”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许晓蕾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