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南方都市报深圳B01版
“民营经济第一城”再添普惠金融创新探索。“园区贷2.0”发布会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推进会日前在龙岗区星河·领创天下举行。
发布会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深圳金融监管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国资委、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龙岗区人民政府主办;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承办。
如何为深圳近300万中小微企业尤其园区企业建立“立体画像”,扮演好“政园银担”四位一体的关键角色,为深圳小微企业带来了破解融资困局的全新方案,成为看点。
“园区贷”首批试点
授信超115亿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从去年以来,深圳多部门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开发“千企万户大走访”系统、建立企业需求与银行服务“两张清单”,构建“监管—行业—机构”与“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机制,加强园区、外贸、民营、科技“四个重点”领域融资支持。截至8月末,深圳新增授信破万亿元,新发放贷款7982亿元,金额居大中城市首位。
深圳汇聚了超过270万家中小微企业,贡献了约50%的GDP,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传统融资模式下,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小微企业普遍采取轻资产运营,缺少足额抵押物,难以满足银行信贷条件,导致银行“不敢贷”、企业“贷不到”的困局长期存在。产业园区是深圳小微企业的物理载体,也是小微企业最密集的地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许晓征强调,产业园区不仅贡献了全市超30%的GDP和70%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更是推动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解决园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痛点,直接关系到深圳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普惠金融的深入实践。
为破解困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于2024年7月联合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印发《关于大力推动“园区贷”的工作方案》。首批选择11家银行和10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园区,以“结对制”形式开展“园区贷”试点,针对初创期中小微企业缺信息、缺抵押的痛点,构建“政园银担”四位一体协同架构,推动园区与银行信息互通和资源整合。
截至目前,作为试点初期的阶段性成果,首批试点银行对试点园区内企业的累计授信金额已超115亿元,充分印证了“园区金融”模式的生命力。
建立“园区贷”专员机制
设置专项担保额度
今年6月,深圳金融监管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园区贷”2.0版实施方案》,复制推广1.0版成功经验,实现“园区贷”扩围提质。
那么,本次“园区贷2.0”带来哪些跃升?许晓征表示,2.0版在信息共享、风险分担、资源整合等方面更进一步,强化“园区+”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保障,助力构建园区金融服务生态。在各区推荐、全面摸排基础上,遴选了27家银行和60个产业园区作为第二批“园区贷”试点,实行结对。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局长吕哲认为,“园区贷2.0”将构建更加协同高效的服务体系,打造更加智慧精准的融资模式,营造更加开放创新的金融生态。
实际上,制约中小微企业融资瓶颈一直存在。升级后的园区贷有诸多亮点。深圳金融监管局相关人士表示,其一是汇聚政府、监管、园区、银行、担保等多方力量,面向中小微企业打造无抵押、优惠利率、快审快批的信贷产品。
其次,在具体赋能维度,不同金融机构和不同园区也探索多种模式。比如,更强化数据赋能与科技赋能,做实“打分卡”模式,由园区管理方向银行共享企业入驻年限、管理团队、水电租赁、专利奖惩、员工人数等数据,助力银行对企业精准画像。
此外,相比去年1.0版,本次还升级工作机制,建立“园区贷”专员机制、常态化跟踪监测机制、定期更新及退出机制。同时,升级支持政策,优化贷款风险补偿流程,开辟绿色通道;设置专项担保额度,推行批量担保、见贷即担模式,提高担保代偿比例等。
南都融媒出品
记者:卢亮 吴鸿森
设计:邓诗君
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