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走路、骑车来打卡,还能做公益,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意思,还特别值得推广。”市民黄女士在参加2025年广州“爱在交通公益行”后如此说道。9月27日至10月8日,这场以“绿动全运 悦行广州”为主题的活动迎来多位市民的打卡,它将全民健身的活力、低碳出行的理念与公益行动的温度融为一体,成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到来前广州一大特色活动。
历经八年沉淀的“爱在交通公益行”,已从单一的交通行业公益活动,成长为跨领域协同的城市文明实践品牌。当十五运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与市民亲切互动,当低碳打卡的脚步遍布地铁公交站点,当活动报名费转化为公交AED的守护力量,这场持续十余天的公益之旅,勾勒出一个交通公益品牌的成长轨迹。
9月27日,广州2025年“爱在交通公益行”活动在天河体育中心启动。
跨域协同
多方参与,形成跨域协同合力
广州“爱在交通公益行”活动自2018年发起以来,至今已举办八届。活动通过“打卡+低碳出行”的方式吸引市民的参与,以绿色出行绘就城市底色,以公益善举传递广州温度。
今年的“爱在交通公益行”,市民参与度越来越高,既有早早就关注了活动并且报名了的,也有临时发现活动有趣便加入的。在活动启幕现场,陈先生身穿统一发放的粉白色活动服装,一边做着热身动作,一边等待趣味跑的开始。他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自己在广州公交集团工作,是通过公司得知这次公益活动并在小程序上完成报名的。“活动氛围很好,项目都挺有意思的,既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陈先生说。
钟女士则是偶然路过开幕式现场天河体育中心,她被热闹的氛围吸引走进活动场地。了解到本次活动性质为公益活动后,钟女士购买了一本集章册,在摊位前排队体验。在谈到绿色出行打卡活动时,钟女士表示:“用走路、骑车来打卡,还能做公益,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意思,还特别值得推广。”
不仅有更多市民体验,活动的参与企业也越来越广泛。今年,由十五运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市交通运输局、市体育局等九家单位铸就的合力,打破了以往仅限于交通领域的行业壁垒。“除了交通企业,市体育局以及天河体育中心等也加入到活动组织中,比如体育博物馆就是今年新增的打卡点。”广州市公共交通数据管理中心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更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广汽集团、兴业银行等企业的配捐行动,加上活动报名费,初步估算可新增50台公交AED。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助力、市民参与”的模式,既延续了“爱在交通基金”多年的公益传统,更构建起可持续的社会协同生态。
活动启动现场。
价值闭环
低碳出行,即是公益行动
“用骑行代替打车去打卡,既能赚碳积分换游船票,还能为公交AED捐一份力。”市民黄女士的参与体验,精准概括了活动的核心——构建“低碳行为-公益价值-生活福利”的价值闭环。
今年的活动将公益与市民生活深度绑定:11个覆盖地铁、公交、观光巴士、自动驾驶站点的打卡点,让公交出行、骑行慢跑等日常行为成为减碳载体,而碳积分兑换的观光巴士券、珠江日游票等权益,则让绿色生活获得即时回馈。
作为骑行打卡环节的支持方,哈啰骑行不仅为今年的活动提供专属共享单车资源,保障市民绿色出行需求,还助力“低碳积分”体系落地:市民通过哈啰骑行完成打卡任务,可积累碳积分,兑换虚拟火炬能量点亮全运主题画;同时,骑行产生的绿色出行里程将参与公益转化 ——每累计1000公里,爱心企业即配捐1元至广州市慈善会,用于公交车AED设备采购,实现“骑行即公益”。
哈啰骑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哈啰2020年开始参与活动,今年是第6次。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活动,是企业践行绿色出行理念、助力体育公益的重要实践。未来,哈啰骑行将持续依托自身服务,为广州文明交通建设与全运氛围营造贡献力量。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设计破解了低碳理念传播的“知行鸿沟”。当抽象的“双碳”目标转化为“骑行半小时可得多少碳积分”的具体感知,低碳理念便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市民生活。
公益维度的价值转化则更显温暖。活动报名费全额捐赠,用于配备AED,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公共安全的建设者。数据显示,本次活动所获得的经费有望新增50台AED设备,届时广州公交车配置AED总数将达750台,可助力提升紧急情况下城市公交的服务保障能力。
八年进化
成长为城市公益品牌
从2018年到2025年,“爱在交通公益行”的八年轨迹,折射出广州交通公益品牌的成长逻辑。广州市公共交通数据管理中心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所言的“主题不断焕新,主体愈发多元”,是公益活动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结果。
早期的活动主要由交通企业参与,聚焦行业内部关怀,通过“爱在交通基金”帮扶困难职工。“爱在交通基金”是在广州市慈善会支持下成立的交通领域的专项基金,基金以广州交通行业各单位共同参与为基础,以爱心互助为纽带,凝聚广州交通人各方力量,积极筹措资金,帮助遭遇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等困难情况的广州交通行业员工和家庭。
随着城市发展需求变化,活动逐渐突破行业边界:融入碳积分响应“双碳”目标,增设急救科普应对公共安全需求,结合全运赛事传递体育精神。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服务场景的丰富性,“爱在交通公益行”逐渐成为广州一个公益品牌。
市民的认同度是品牌生命力的最佳佐证。无论是陈先生口中“既锻炼身体又放松心情”的参与体验,还是钟女士“特别值得推广”的由衷赞叹,都说明公益活动已真正走进市民心里。这种认同源于活动设计的“亲民性”——无需高额投入,无需专门时间,在日常通勤、休闲运动中便可完成公益参与。
当公益从“少数人的奉献”变为“多数人的参与”,当低碳从“政策要求 变为“生活习惯”,广州“爱在交通公益行”正以这样的细微改变,书写着文明城市的新篇章。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蒋臻 实习生罗元
摄影:南都记者黎湛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畅行广州 通达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