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文内简称《若干措施》),对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方向给出扶持政策。10月11日,科委负责人出席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解读《若干政策》重点,展望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明确,“未来产业”是指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颠覆性、前瞻性的新兴产业。《若干政策》的目标是,力争到2027年,突破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体系化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30年,培育壮大一批未来产业,推动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若干政策》分近、中、远三个层次,合理规划、分层推进、精准培育。屈炜称,对近期、处于产业化阶段的领域,比如脑机接口,上海支持开展了全球首个符合GCP标准的植入式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试验,帮助瘫痪患者恢复上肢运动能力;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上海在全球首次应用通用型CAR-T技术,成功治愈风湿免疫性疾病,并研制了中国首个获批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治疗药物。
对中期、处于产品研发阶段的领域,比如硅光领域,上海持续打出创新资源“组合拳”,启动建设硅光未来产业集聚区,组建硅光创新联盟,设立硅光基金矩阵,在光互连、光计算、光传感方向上创新产品持续涌现;类脑智能领域,类脑感算一体融合相机、类脑双目视觉系统已成功研发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类脑感知、类脑计算芯片与系统、类脑大模型等一批原创成果也正加速研发与转化。
对远期、尚处前沿探索阶段的领域,比如量子计算领域,上海的量子团队结合AI技术,在年中刷新了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可控核聚变领域,推动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先导布局高温超导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赵唯佳 发自上海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