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深圳外国语学校初中部50名学生作为深圳学生代表,与香港学生共同参加“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学习之旅。本次活动由香港旅游发展局和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当日上午在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正式启动。
来自深圳与香港两地的百名学子通过实地走访相关历史景点,亲身感受抗战时期两地的重要战略地位,了解营救路线的艰辛历程,在沉浸式研学中共同深化对“一段历史、双城记忆”的认知与理解。
行程回顾:重走营救路线,感悟历史传承
同学们清晨搭乘高铁赴港,开启了一天的学习之旅。首站抵达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参与开幕式并深入了解抗战历史;随后前往西贡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缅怀英烈。返回深圳后,大家参观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通过珍贵文物与书籍回顾那段惊心动魄的文化名人转移历程。行程最后在深圳图书馆北馆落下帷幕,同学们在闭幕分享会上畅谈感悟并领取证书,为这次富有意义的红色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学子心声:铭记历史,共创未来
深圳外国语学校左笑嫣同学在香港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大湾区的不断发展建设,我们两个城市的往来已经非常密切,但以往了解彼此文化、历史背景的渠道多是通过旅游、美食、观光。今天能够以学习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两地的历史文化,我感到非常激动和兴奋。”
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书骐同学分享道:“一起来到香港参观历史文物和遗址,让历史课本中的文字走进现实。这不仅让我更深刻理解这段历史的意义,还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香港——它不仅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更是一座抗战的英雄城市,是一座拥有民族大义的城市。之前我对香港抗战历史的了解多来自书籍和纪录片,是停留在文字层面的认知。希望在这次活动中,通过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深化对这段历史的体会。”
深圳学生代表、深圳外国语学校潘一欣同学在活动闭幕式上感慨地说道:“这次研学让我深受触动。小时候我在香港米埔湿地观鸟,了解到很多候鸟在深港之间‘东食西宿’——白天飞到深圳觅食,夜晚返回香港栖息。而今天走完这条红色路线,我才真正理解了深港之间那段历史的‘双向奔赴’。我们这一代人生逢其时,更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愿深港两地的青少年,不仅做同一片天空下的飞鸟,更成为历史的传承者与未来的共创者。”
通过此次实地探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抗战时期深圳与香港两地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爱国志士们冒死营救文化名人的英勇事迹。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与爱国情怀,也为两地学子搭建了交流的桥梁,让红色基因在青春中传承,激励新一代继续书写深圳与香港共同的历史与未来。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