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下称“活动中心”)举办“廿载风华·筑梦未来”20周年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全面回顾二十年来的奋斗足迹与育人成果。记者了解到,从2005年首批1492名学员开启首期课程,到2025年秋季开学的数万名学员,从单一育人阵地到五育并举的成长加油站,活动中心为推动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教育强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作出教育扩容提质的战略部署,集团化办学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作为首批教育集团之一,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如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探索构建全市少年宫系统指导帮扶协调机制,增强全市少年宫系统整体实力,成为活动中心面临的全新课题。
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李兵表示,二十年来中心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激发兴趣、发展个性、挖掘潜能、培养特长”为办学宗旨,不断拓展校外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走出了一条具有东莞特色的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李兵。
李兵提出,接下来中心将立足“十五五”规划新起点,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市教育局统一部署,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宫校共建,做强科技、艺术、体育、公益品牌项目,牢固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努力办好人民群众“家门口的优质校外教育”,为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周年是一个新的台阶、新的起点,希望青少年活动中心继续开创东莞校外教育新局面。”东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淦奎提出,中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正确育人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校外思政育人大课堂,深化“融育”课程体系,推动科技、艺术、体育、公益等多元活动融合创新,打造更多“五育融合”好项目、新品牌。
东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淦奎。
同时,要紧紧围绕教育强市重点项目,在加强红色基因传承、每周半天校外活动、中小学科学教育等重点工作中,加强宫校合作、宫企合作,推动校外资源不断向基层延伸。紧紧围绕人民满意目标要求,深入谋划活动中心的“十五五”发展规划,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扩优提质,切实提高活动中心服务大局、服从发展、服从群众的效能。
叶淦奎表示,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强指导,推动活动中心整合资源、丰富内涵、创新发展,为教育强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新性打造“融育”课程体系
筑造一流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场所
记者了解到,少年宫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社会责任感,是落实“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平台。为此,活动中心通过多阶段探索,从初创期体系搭建,到规范期质量提升,再至创新期现代化转型,通过课程优化、课题研究等举措,创新性打造“融育”课程体系。
“融育”课程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构建“三维立体架构”的分层课程体系,通过分层递进的课程设计,以学生能力成长为线索,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层、拓展层与实践层三个相互衔接的层级。其中,基础层课程专注单领域核心素养扎根,帮助学生掌握关键概念与基础能力;拓展层侧重跨领域能力生长,推动知识融合与思维升级;实践层强调全人素养外显,促进知识向社会价值转化。三个层级螺旋上升,共同构成“融育”课程的立体培养体系。
优质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骨架”,而一支专业过硬、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则是让这一体系真正“鲜活起来”、释放育人实效的核心支撑。一直以来,活动中心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通过青蓝工程,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培养等系列行动,着力提升教师师德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东莞打造“品质教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近年来,中心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培养东莞市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人,东莞市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培养对象2人,省、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5人,东莞市学科带头人8人,东莞市教学能手4人;教科研成果方面,累计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东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历经多年深耕,活动中心已结出累累硕果,先后斩获多项重量级荣誉。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活动中心逐渐摸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理念和校外教育改革发展路径、使自身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的切实体现。现如今,活动中心已实现从起步探索到行业引领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东莞校外教育的标杆单位,是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乐园、全国一流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场所。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慧萍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