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深圳消费市场热度再度攀升。从“学习胖东来”后客流回暖的永辉超市,到新开业即成热门的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一系列新业态、新场景的涌现,印证了“首发经济”正成为拉动城市内需的关键动力。
在这波消费浪潮中,“双节”前刚刚在深圳湾万象城开业的荣耀阿尔法全球旗舰店也成为一个新样本,并作为“首发经济”的新案例登上《新闻联播》。日前,荣耀相关负责人向南都湾财社记者介绍,该店在假日期间日均客流超4500人,进店率高达70%,全店人均停留时长超过15分钟。
现象背后,一个更值得产业界关注的趋势是,实体门店的功能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从单一的“销售终端”向链接市场与创新的“产业枢纽”演进。其所代表的“前店后研”新商业模式,正为深圳探索AI技术如何走出实验室、加速商业化落地,提供一条具象化的实现路径。
消费新引擎“首发经济”升温
如今,“首发经济”的内涵已悄然生变。它不再局限于新品牌或新产品的首次亮相,而是演变为以全新消费场景和深度体验为核心的复合模式。其根本驱动力,在于线下实体价值的重估——即从简单的“人、货、场”数字化重构,转向以尖端技术重塑消费场景的核心体验。
这种转变在深圳市场尤为明显。传统零售空间以“货”为中心,动线围绕产品陈列柜台展开。而新一代的体验式门店则打破了这一逻辑。
以荣耀阿尔法旗舰店为例,国庆期间,记者在现场看到,其内部设计语言强调“无边界”与“人文科技”。43米长的曲面玻璃,自二楼倾泻而下的9米高室内瀑布,以及“鹦鹉螺形态”的旋转楼梯,构成了一个开放、松弛的公共空间,而非带有强烈销售目的的卖场。
在空间布局上,该店以“AI终端智慧生活创新工坊”为定位,内部并非传统柜台式陈列,而是围绕AI运动健康、AI教育等生活场景展开。店内汇集了包括仅重350g的三折叠投影仪、无弦吉他、智能拉杆箱、影石全景相机等超过200种AI电子消费品。
此外,在YOYO体验区,消费者还可以深度互动具备“可看可记可执行”能力的AI智能体。这种设计将消费行为从“被动看产品”转向“主动玩AI”,门店也因此从交易场所转变为一个生活方式的“沉浸剧场”。
“前店后研”模式创新
如果说场景重构是“首发经济”吸引客流的A面,那么支撑其快速迭代的底层商业模式,则是更值得探究的B面。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到,在深圳,曾经风靡一时的“前店后厂”模式,正在头部科技企业中演化为逻辑更深、链条更短的“前店后研”模式。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将门店这一市场“末梢神经”,直接与企业研发的“中枢大脑”相连,构建一个从需求感知到产品交付的高效闭环。
“前店”的功能被重新定义为一个市场探针与数据入口。以荣耀的阿尔法旗舰店为例,作为一个高流量的线下空间,其价值不止于销售额,而是成为了一个即时收集用户需求与市场数据的反馈场。
例如,店内设置的“AI灵感Café”引入了Peets咖啡,旨在为商务会谈或朋友闲聊提供社交氛围,并计划成为AI行业创业者、创意者与科技爱好者交流思想的“创新工坊”。
同时,二楼的VIP社交空间计划不定期举办消费者交流会和新品体验活动,以快速吸纳用户心声。消费者对哪类AI功能的兴趣最高、在场景互动中遇到了哪些痛点,这些一手信息都能被结构化地捕捉,为产品迭代提供精准指引。
前端收集到的市场数据,需要强大的“后研”体系来承接和转化。据公开信息,荣耀的研发投入营收占比达11.5%,全球研发团队占比超70%,已累计获得AI相关专利超2100项。其位于西安的电子产品研发中心,通过自动化测试、仿生机械手等创新科技,已将产品开发周期提升了30%。
值得注意的是,旗舰店二楼还设置了智能制造展示区,向公众展示整合了超10亿个生产参数的荣耀鲁班大模型,如何将旗舰机的生产制造精度从毫米级提升至亚微米级。这不仅是技术实力的展示,也让后端研发的价值在前端被直观感知,构成了“前店后研”模式的实体链接。
产业协同:从零售终端到城市AI生态的“新窗口”
“前店后研”模式的价值已超越单一企业,它正成为深圳AI产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链接器”和“加速器”。
正如荣耀CEO李健在开业致辞中所言,这家旗舰店被赋予了三重角色:“消费者体验AI智慧生活的窗口、创意者灵感共创的舞台、伙伴开放共赢的平台”。这一定位清晰地表明,其目标在于构建一个品牌、用户、伙伴共同参与的价值共生体。
记者观察到,这种模式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深圳的城市特质深度绑定。深圳拥有全球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具备将前沿技术快速转化为可触达消费场景的独特优势。
李健表示,旗舰店的落地是荣耀与华润面向数字未来的战略同行,也与深圳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的理念同频共振。门店不仅是产品的展示平台,更是一个产业协同的“全球会客厅”。开业期间,荣耀已邀请多家大湾区AI创新企业进行交流展示,旨在促进区域AI产业从单点创新走向生态协同。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前店后研”模式正在为深圳的AI产业化提供一种可复制的范本。它打通了“技术—场景—产品”的最后一公里,让市场需求能够近乎无延迟地传导至研发端,从而加速创新的商业化进程。
这不仅是终端厂商在存量竞争时代下的破局之路,也为深圳正在构建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链条AI生态,提供了一个具象化的场景支撑。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