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广州市卫健委在广州妇儿中心增城院区举行低空医疗应急救援演练,中大型无人机首次加入医疗转运演练。
据介绍,广州市已初步建立起低空医疗救援网络,开通了26条医疗卫生无人机低空运输航线,以及17家医疗机构的19个直升机起降点。
演练中,来自粤东的患儿被直升机送至广州妇儿中心增城院区的楼顶停机坪。图片来自广州市妇儿中心
儿科重症救治转运专线公布
“您好,这里是粤东某医院儿科,现有一名6岁患儿,因车祸导致血气胸,胸椎骨折2小时,情况紧急,申请转至贵院治疗!”“好的,请把病情资料发过来,我们马上进行紧急评估”……
经多学科会诊评估,患儿需要紧急手术,妇儿中心医务部转运中心向120中心报备,并申请启动直升机医疗救援,120中心将信息通知航空救援公司,医院与航空救援公司对接后续转运事项。
同时,准备接收病人的广妇儿增城院区启动各类准备工作,后勤部工作人员前往仓库领取相关的手术耗材时发现,由于相应手术所需的肌电导联线、白细胞滤器日常较少使用,需从珠江新城院区进行调配,后勤部即刻启动无人机转运应急预案……
本次演练以粤东一名6岁患儿的转送救治为背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直玖航空、广州城投集团、顺丰速运协同联动,启动直升机跨地市伤者转运与无人机长距离急救器械运输。
演练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正式公布了儿科重症救治转运专线(18902268120)。该专线由专业团队24小时值守,接到求助后将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启动“空地一体”救援方案,为危重患者开辟生命绿色通道。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周文浩介绍,该院的危重患儿转运网络已辐射22个省份和港澳地区250余家医疗机构,2024年全年院际转运量达2629例次。今年1月,广州妇儿中心牵头成立“粤港澳儿科医疗救援转运联盟”,已累计完成高铁转运28例,港澳跨境公路转运15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转运1例。
演练中,粤东地区的患儿被送上前来转运的医疗直升机。图片来自广州市妇儿中心
中大型无人机首次加入医疗转运演练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保健局局长田林泽介绍,本次演练,是广州市首次采用中大型无人机远距离运输医疗物资。
演练中,从广妇儿珠江新城院区调配的医疗物资在海心沙的多功能起降场装机,无人机“丰舟90”将其运送至增城院区住院楼楼顶的停机坪,原本1个多小时的交通时间被压缩至30分钟。资料显示,演练所使用的“丰舟90”可载重10公斤运送120公里,或载重20公斤运送70公里,并可应对雨天、大风、沙尘等特殊天气。
“这一模式,对提升广东在山区、海岛等复杂地形区域的应急救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赵祖宏表示,“直升机+无人机”协同作战,不仅极大缩短了远距离危急重症转运的时间窗口,无人机更如同“医疗界的精准快递员”,将急需的特殊医疗器械精准投送到位。
演练中,中大型无人机将医疗物资从珠江新城运送至增城。图片来自广州市妇儿中心
广州已有17家医疗机构的19个直升机起降点
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负责人罗红彬介绍,广州市已初步建立起低空医疗救援网络,开通了26条医疗卫生无人机低空运输航线,以及17家医疗机构的19个直升机起降点,还包括1个航空医疗救援联合培训基地、1个航空医疗救援基地。
罗红彬介绍,目前直升机转运可以覆盖到200公里的范围内,如果有地方加油点,服务半径可以延长至三四百公里。而这次演练中,无人机运输加入进来,可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下几十公里范围的物资转运需求,把拥堵时一两个小时的运送时间压缩至二三十分钟;同时,无人机在突发事件救援时还可以发挥现场侦查的功能。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州已成功完成45例危急重患者航空医疗应急转运,伤员应急救治效率提升70%,初步构建起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1小时低空医疗救援圈。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通讯员 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