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人才与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东莞发布重磅新政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5-10-14 12:55

作为国际制造名城的东莞,在人才政策方面再次破题。近日,东莞市《关于促进人才与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印发。

《实施意见》立足以制造立城、以产业兴城的发展特色,首次明确“抓产业必须抓人才”的改革导向,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深化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四链融合”,为东莞“8+8+4”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改革支撑与人才保障。

图片

锚定改革方向:首次明确以“抓产业必须抓人才”破题

《实施意见》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定位,以“新一轮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主线,从“以产统才、聚产引才、依产育才、助产用才、为产留才”五大维度构建改革体系,首次明确“抓产业必须抓人才”的改革导向,将人才工作与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突破“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打破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分头推进”的壁垒。

在体制机制重构上,《实施意见》提出系列突破性举措:一是赋予产业行政主管部门人才评价主导权,由各主管部门分层分类制定产业人才评价目录,将人才引育工作作为政策制定、科技项目评审的重要要素,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准对接;二是深化市场化评价改革,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重大科研平台、高等院校下放“自定评价标准、自制评价方案、自主评价人才”权限,鼓励“以岗定才、以绩定才、以赛定才”破解“四唯”难题,让人才评价更贴合产业创新实际;三是创新人才资金管理机制,探索设立全市人才专项资金池,推行财政资金“补改投”模式,将无偿拨款转为股权投资,通过 “风险豁免+滚动支持”放大资金效能,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可持续资金保障。

《实施意见》还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核心任务,构建“校聘企用”“校企共享”柔性用才机制——支持企业聘用高校教授担任“科技副总”、高校聘用企业专家担任“产业教授”,推动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深化莞港澳台人才协同发展,支持港澳高校、科研机构与东莞企业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联合培养本科生与硕博研究生,以“人才协同”助推“创新协同”,切实将教育资源、科技平台、人才队伍拧成“一股绳”。

图片

聚焦改革主线:紧紧依托产业打造人才引育用留新格局

《实施意见》将“新一轮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贯穿人才工作全链条,以“四链融合”为抓手,推动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改革落地。

在“聚产引才”环节,突出“靶向性改革”。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人才缺口,实施“一人一策”引进全球顶尖人才,赋予顶尖科学家全权负责制与“容错权”,从事业平台、团队支持、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全周期改革服务”;依托“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将新引进博士、硕士及重点产业本科毕业生全面纳入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同步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北京)、打造“全球科技人才云图”,以“招才路径改革”拓宽全球引才网络,推动“双招双引”同频共振。

在“依产育才”环节,深化“协同性改革”。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目标,在科技人才培育上,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研攻关机制,让科技人才在重大技术突破中成长;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上,建设创新中心和联合培养基地,给予研发经费补助与联培硕博士生活补助,形成“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育才改革路径;在技能人才培育上,全面推行“新八级工”制度,支持企业评聘首席技师、特级技师,赋予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生产决策的权限,以“技能评价改革”夯实产业工人队伍根基。

同时,推动高校增设新兴产业专业、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与未来技术学院,中职高职院校联合龙头企业打造现场工程师培育中心,实现“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的深度咬合。

在“助产用才”和“为产留才”环节,强化“生态性改革”。服务层面,探索组建人才发展及服务相关国有企业,打造产才融合市场化服务平台,加强技术经纪人、知识产权人才等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以“服务模式改革”破解人才创新创业痛点;金融层面,建立尽职合规责任豁免容错机制,创新“人才贷”“人才险”等金融产品,鼓励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人才项目,以“金融支持改革”激活创新动能;载体层面,支持建设“人才飞地”“港澳青年离岸创业平台”,推动创业孵化载体向专业化升级,实现“人才在外地研发、成果在东莞转化”的改革突破。

图片

彰显改革实效:以“温情牌”提升政策的“民生温度”

除了打好人才政策的“产业牌”之外,《实施意见》还打出“温情牌”,将改革与民生深度结合,无论是“人生大事”还是“关键小事”,都体现出以“暖心服务改革”提升人才归属感。在“头等大事”上,给予符合条件人才生活补贴或购房补贴,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完善人才子女“户籍生同等待遇”入学保障;在“关键小事”上,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服务“一网通办”,优化外籍人才工作许可流程,建设东莞移民事务服务中心,为外籍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

同时,《实施意见》提出以“改革故事”凝聚社会共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选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中的先进典型,邀请院士专家、青年科研人才走进校园宣讲;持续办好“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东莞市工程师日”等品牌活动,丰富“是人才、进莞来”品牌内涵,让“尊才爱才、改革兴才”成为城市共识,持续提升人才的归属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当前,东莞正以《实施意见》出台为重要契机,通过持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突破“四链融合” 深度壁垒,推动人才工作从“政策驱动”向“改革驱动”“生态驱动”加速升级。

接下来,东莞将细化改革落地举措,确保改革红利精准直达人才与企业,为打造大湾区人才高地、支撑“8+8+4”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改革根基。此前,东莞已连续2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2022-2023),连续5年获评“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2020-2024),并入选“2025人才友好型城市”,为新政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曾奕静 通讯员 莞宣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