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与聚焦,拼多多十年穿越周期的增长哲学

南都N视频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5-10-15 13:03

如果不是十周年大促,许多人或许不会意识到,拼多多这个电商行业的后起之秀已经走完了第一个十年。不过,这也符合拼多多的风格:不放过任何一个让利促销的契机,致力于让每一天都成为消费者的11.11、618。

十年前的9月3日,拼多多上线第一款产品——一包售价9.9元的薯片,也借机阐述了自己的初心:凝聚更多人的力量,用更低的价钱买到更好的东西;同时,让每个有优质商品的人都能到平台开店,提供给互联网上的消费者。

在成为自己的十年里,拼多多聚集起了超千万活跃商家,以及逾9亿活跃用户,依托主站和多多买菜两大国内业务,进入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电商激荡二十余载,拼多多直到“下半场”才迅速入局,但其推出的“百亿补贴”等创新机制,不仅被同行广泛效仿,更深刻重塑了电商生态与逻辑。

站在十周年的节点回望:拼多多不盲目追逐风口,聚焦电商主航道做深、做透;它反对价格跑在品质前面,主张将消费升级从精英视角解放出来,归还给最广泛的普通人;它提出商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要优先于平台利益,甘于牺牲短期利润,搭建共赢生态。

作为十年来电商格局中显著的变量,拼多多如何坚守自己的战略,又如何具体地改变无数人的生活与生意?在这些买与卖的故事里,拼多多远比舆论的刻板印象更加丰富。

 

重新定义“消费升级”

打开拼多多,点击个人中心,宋宋的拇指向下滑动近半分钟,才找到“第一单”。那是2016年1月的一个午后,同事邀她拼单一款瑞典进口麦片,原价近百元,二人团的折扣价40多元。“麦片里还能有果干和坚果?”只喝过国产麦乳精的她颇感兴趣,欣然答应。

最早,很可能只是某个具备尝新意识的用户将一个拼单链接发到家庭群、同事群……很快,链接四散,迅速抵达同类圈子。那时,凑够人数才能成团,于是,大家呼朋唤友,在众人用订单投票的过程中等待一种众望所归的快乐。

陈晨记住拼多多则因为另一种乐趣。不是“锦鲤”体质的她却用1元钱抽中了一副价值大几十元的耳机。那是9年前的秋天,她被派到海南琼中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担任驻村干部。从送给村中孩童的零食、出租屋的充气沙发到后来一双儿女的绘本、玩具、一家老小的肉蛋奶、果菜鱼……陈晨在拼多多上解锁了把日子过好的“捷径”,拼单带来的实惠与便利让琐碎的生活采买不再令人烦恼,“1000元还能换来50次拆快递的快乐呢”。

林静怡的生活“捷径”是百亿补贴。在这之前,为了买得好、买得值,她去日本背马桶盖、去德国背电饭锅,还从旧金山背了一大箱各种尺码的耐克鞋,分给全家老少。 

图片

▲林静怡是拼多多百拼买家,至今在百亿补贴频道确认收货227单

当拼多多登陆纳斯达克的财经新闻闯入视野时,她曾嗤之以鼻,但百亿补贴的诞生将她一击命中。“吃过操持生活的苦,才知拼多多的好。”至今,她确认收货442次,九成以上的订单购自百亿补贴频道及各种品牌官方旗舰店。品牌、底价、即买即用,她喜欢这种不折腾的“爽”感。毕竟,在倍速化的时代,刷视频都开两倍速,又有多少青春可以浪费在“背锅”上?

2015年至今,拼多多一路高歌猛进。有行业人士曾形容它是村口的庙会,从人山人海到人潮散去抵不过一天光景;但结果,拼多多从“1亿人都在拼的购物APP”到3亿人在拼、5亿人在拼,逾9亿人在拼,增速快得连广告宣传语都跟不上。在广袤的农村,拼多多的普及已让一部分村民完成了从拖拉机到无人机的升级。返乡的年轻人还办起“夕阳红培训班”,教大爷大妈网购新工具,“长”出新能力,重回风华正茂的年纪。 

图片

▲在重庆云阳县,返乡女孩李春花教村中老人使用拼多多,体验现代生活的便利。程艺辉 摄

十年间,异军突起的拼多多也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大讨论。有人说,那是下沉市场的胜利;有人说,不对,它不是服务三四五线,而是服务一个人的三四五线需求;还有人说,用户和需求不分几线,拼多多只是撕掉了消费升级的昂贵标签,并赋予它普惠的新意义。

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拼多多,但无法辩驳的是,十年来,这匹黑马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质感:极简的UI设计、一键拼单的功能,让银发族也“无痛”融入数字生活;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偏远地区包邮”,将时代发展的红利公平地分享给更多人;越来越严格的品质把控、对老人也友好的售后保障,比商家更积极的平台适时介入……拼多多正在提高尽可能广泛人群的网购体验平均分。

在2019年的致股东信中,拼多多形容其倡导的新电商,最大特征是“普惠”,坚持以服务最广大的普通人为历史使命。这里允许2万的奢侈高定,也允许20块的帆布包;有1万2的巨幕私人影院,也提供120块的普通家用电视。多元化的升级需求,可以被分层满足,在解决这个难题的过程中,这家企业得以飞速成长。

 

“不做什么”的胜利

拼多多的十年不只属于消费者,也属于那些努力抓住时代红利的商家伙伴。

2016年,丝飘集团董事长钮广兰在即将知天命的年纪遇到拼多多,坚定追随。“我们在平台上经历了三个重大发展节点。第一次,我们从传统销售转型到线上赛道,产值从几千万上升到2019年的3.5亿;第二次,社区团购的契机让我们的体量再度扩大;第三次就是正在发生的跨境电商。”

钮广兰形容工厂经历了“颠覆式”的变化。2016年,他们只有7条产线,30多个员工,产能不足1万吨/年。“而今,102条产线,其中七成是智能化产线,员工1000多人,产能将近18万吨/年,实现了整整18倍地增长。”

这种“拼多多效应”也剧烈地体现在甘肃环县新农人刘国宁身上。他在西北边陲的沟沟峁峁中长大。小时候家里一年只卖两次羊,一次是9月1日缴学费,一次是过年,每次卖四头羊,由父亲用摩托车运到镇上,一般要卖上一天,但不一定能卖出去。 

图片

▲ 在2020年5月18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刘国宁通过电商卖羊肉的实践被点名表扬。图为刘国宁与农户养殖的小羊羔。张建 摄

2016年,他与同乡开始在拼多多上卖羊,先把自家的羊卖了,接着把周边村的羊也卖了。2019年,他卖了13000只羊,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2023年,他的团队每半小时就能卖出四头羊,全年销售额突破一个亿。现在,他创建的羊肉品牌已走出拼多多生态,把环县羊肉卖到线下餐馆、超市,乃至国外。

《2025电商服务乡村振兴指数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拼多多已直连超过1000个农产区,带动超1600万农户参与数字经济,成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2020-2024年间,拼多多合作农户人均收入增幅达18.2%。

农产品与白牌是拼多多长期深耕的基本盘。这个过程非常艰辛。水果品牌誉福园创始人朱道鹏回忆道,10年前,他给拼好货(拼多多前身)供应了第一单水果秭归脐橙。“那时,农产品就是他们运营的核心品类之一,主打产地直采,可以为了一粒好橙跑遍秭归,也可以为了一颗椰青远赴泰国。”坏果包赔、好评晒单等如今习以为常的做法,他们那时就尝试推广了,也正因如此,拼好货很快声名鹊起,收获一批忠实的粉丝。

不少农产品商家表示,“有时,拼多多的执着是聪明人下的笨功夫,十遍做不好就做百遍,直到把现象背后的含义挤出来,再形成方法论,指导我们操作。”

生长在两大巨头的罅隙之间,激烈的竞争磨砺了拼多多的勤勉务实与锐意进取,同时也提醒它保持专注与克制。过去十年,当互联网巨头热衷于无限跨界、大搞帝国式竞争时,拼多多是少有的“异类”。它创业三次,其中,社区团购是农产品上行的“垂直深化”,跨境电商是“中国制造+拼单模式”的“横向平移”,是其商业模式在全球市场的应用与创新。 

图片

▲ 四川凉山地区过去很难买到河鲜、海鲜以及新鲜的蔬菜,多多买菜进驻后解决了当地吃鲜难的问题。李靖 摄

“拼多多的崛起与发展似乎为中国电商提供了一种‘反向范式’,那就是严守业务边界,坚持核心业务逻辑,聚焦优势资源做深价值挖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委员李鸣涛表示,拼多多主业深度扎根于农产品上行与制造业供应链优化。从“多多果园”的游戏化购物,到“百亿补贴”的信任构建,再到跨境电商的模式输出,都是其核心能力的自然延伸。这种专注使其在算法匹配、供应链效率上形成壁垒和竞争优势,进而通过坚守自身独特的商业模式不断深耕用户价值创造。

保持专注也让这家企业沉淀出一支“能打仗且打过胜仗”的团队。“保持运营的高效、敏捷,杜绝‘大公司病’,这点我们感受很深。”上海第一食品电商负责人李旺表示,近五年,品牌的运营策略从过去的单点突破转变为整店营运,整体销量持续增长。但负责拼多多的团队,至今只有5人,没有太多变化,“这里没有花里胡哨的设计需要我们投入更多人力去拆解,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朴素的创业精神。”

 

谁的拼多多?

拼多多的克制,目的并非独善其身,而是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共赢生态。

2025年1月,拼多多成立“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此前,他们邀请各类目商家代表、行业专家分批举办多场沟通会,就去年下半年以来平台推出的“百亿减免”“电商西进”“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等一系列惠商举措总结经验,倾听多方建言。

随着电商行业增长见顶,从传统外贸时期延续至今的同质化问题演变为结构性瓶颈,一些商家持续提升运营精细化程度,但依然面临“增速放缓、利润摊薄”的窘境。

2025年4月,评估各方意见后,拼多多启动“千亿扶持”计划,计划三年内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逾1000亿人民币,加码高质量生态建设。这是国内电商行业首个“千亿级别”的惠商行动,直接拖累拼多多今年二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这份二季报还指出,过去一年的“百亿减免”已为商家节省了海量的经营成本,仅推广服务费的退返就超过上百亿。

但这并不影响拼多多继续投入的决心。2025年以来,拼多多管理团队多次强调,消费者与商家的利益先于平台利益,要甘于牺牲利润,在此前已实现商家“减负降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动对商家的全面扶持,助其“拓单增收”。

“今年从三四月开始,我们在公司内部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一些纯粹低价的产品、落后的产能,该下架的下架,该淘汰的淘汰。”小野人照明CEO官礼雄坦言,公司2017年入驻拼多多后每年保持成倍地增长。这是他们第一次主动选择收缩,“有过犹豫,但想跳得更高,那就得先蹲下去。这也是拼多多教会我的事。”

在他看来,过去,商家太关心卖货,关心如何比竞对卖得好。“狼来了,只要比对手跑得快,被吃掉的就不是自己”。而今,他想换个方式做生意。他把平台减免的成本投入到研发人员的扩充与数字工厂的建设上,关注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希望从功能、工艺等维度做出产品的特殊性。“我们想开发新的品牌及对应的产线,一个主攻大众需求,针对希望价格、品质、功能比较均衡的用户;另一个专攻精品需求,满足更追求功能性与专业度的消费者。”

换一种方式发展,也是女装商家张扬的解题思路。在湖北天门,南下广东从事服装生意曾是一代人的选择。张扬2017年开始在广州经营拼多多店铺,2019年了解到天门为支持发展服装产业在房租、物流等方面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后,坚决将供应链团队全部迁回老家。

图片

▲目前,张扬的店铺日均销量达1.5万单,天门仓库越建越大。陈勇 摄

“3000平方米的厂房,免租三年。本地招工成本低,而且基本全是熟手。”张扬算了一笔账,回迁节省的生产成本,加上拼多多去年以来的减免举措,“综合运营成本整体较过去在广州降低了30%”。这部分资金被他用到了新款设计、设计师培养等“价值提升”领域。

2025天门服装电商产业大会的数据显示,近3年天门服装行业已回流人口8.4万,直接带动16万人实现本地就业。而拼多多既是产业回流的催化剂,也是重要的承接平台之一。

十岁的拼多多正越发展现出对融合与共赢的追求,通过加大对商家的政策及资源反哺,带动一群人共同走向胜利。正如创始团队此前多次接受采访时的表达,创业是要建立一种共同成长,多方共赢的机制。他们将这家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归因于生长在阳光充足的方向,“摒弃零和竞争的帝国式思维,转变为以持续创新为基础,为消费者和社会创造增量价值的思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阳光。”

同向为竞,异向为争。与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不同,十岁的拼多多没有太多的个人色彩,也无意成为彰显个人能力的工具。一位接受采访的老商家说,“如果你发自内心地相信平台所倡导的那样,依靠核心技术创新与管理效能提升可以带来普惠性的消费升级,那么,拼多多的下一个十年也将属于你。”


南都N视频记者 黄培

编辑:甄芹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