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对水污染重视程度非常高,自来水厂对水污染控制非常重视,只是对水所含的天然矿物质方面,还应该给予更多关注。”近日,由《财经智库》发起的“走进生命之源——品质革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论坛”公益活动在吉林长白山脚下举行。陆军军医大学教授舒为群在会上指出,“研究表明,饮水总硬度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的显著关联因素,喝硬水可以预防大约4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长白山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三大优质矿泉水集中产地之一。吉林大学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肖长来表示,因为降水、蒸发、径流的关系,造就了长白山以天池为中心形成了丰沛的水资源。长白山地质活动产生的断裂构造为矿泉水运移及出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为大量泉水汇到河里,地下水温度较高,即使冬季冰天雪地,长白山周边河水照样长流不绝,二道白河区域水资源量非常丰富。
多位专家在会上也强调要对矿泉水下游进行保护。肖长来表示,建立水源地保护区非常重要,要保护好泉域的范围。
长白山天池风光。 新华社记者林宏 摄
长白山矿泉水资源量丰质优,专家建议应在保护中开发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位于中国与朝鲜边界。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和积雪而得名。
“长白山以火山地貌、天池、天然矿泉水等自然景观闻名。其四季分明的水源环境,孕育了丰富独特的水资源。”肖长来说。
他用数据揭示了长白山的水资源“家底”:长白山天池一带年降水量可达1400毫米以上,远超周边地区。结合低温低蒸发特性及玄武岩、火山渣地层的高渗透性,形成“天然海绵”蓄水体系,使单位面积地下水资源模数20万m³/km²,相当于水深度200毫米。
吉林大学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肖长来。
此外,长白山日涌量超5000立方米的大型矿泉水源地至少有60处,日总涌水量达109万立方米,年涌量近4亿立方米,资源规模世界罕见。其水质属偏硅酸型,总溶解固体含量低,口感甘洌,与阿尔卑斯山、高加索山齐名世界三大优质矿泉水产地。
尽管全区年地下水补给量达30亿立方米,开发潜力大,但肖长来主张开发需以保护为前提,肖长来表示,建立水源地保护区非常重要,要保护好泉域的范围。“矿泉水资源是一种稀缺宝贵的资源,一定要限量开发,而不是盲目的全量开发,一定要留住生态容量。泉之所以能存在,在于植被覆盖率高,一定要保护植被,有了森林就有了水,有了水才有了土地,有了土地才能产出粮食,有了粮食才能使我们生存,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一定要加强。”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王金生也强调了水源保护,特别是对于长白山这种自涌泉的直接保护至关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王金生。
他详细介绍了我国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地的严格防护规定: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的水域内,严禁开展捕捞、网箱养殖、船只停靠、游泳及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禁止排入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设立有毒有害化学物品仓库或堆栈、搭建装卸垃圾、粪便及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的码头,也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施用难降解或剧毒农药,禁止排放有毒气体与放射性物质,同时严禁从事放牧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在地下水水源防护方面,同样有严格要求:在水井30米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施用难降解或剧毒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与渗水坑,不得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严禁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
此外,对矿泉水下游进行保护,这一举措也十分必要。“今天在长白山现场我们也能看到,各类污染水源的现象均未出现,可见当地对矿泉水保护的重视已深入人心。”王金生说。
当前全球面临“隐性饥饿”,水中矿物质具有不可替代的营养作用
陆军军医大学教授舒为群从医学角度论证了优质矿泉如何成为健康“密码”的依据。她指出,在当前全球面临“隐性饥饿”(维生素与矿物质缺乏)的背景下,饮用水中的天然矿物质显得尤为重要。
舒为群引用《食物》杂志2023年对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与饮用水总硬度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是,饮水总硬度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的显著关联因素,喝硬水可以预防大约4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陆军军医大学教授舒为群。
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TDS)是衡量水中矿物质含量的两个重要指标。舒为群解释道,总硬度,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水垢,水垢的本质是水中二价以上阳离子的总和,主要来源于钙和镁,它们本质上是无毒的,水垢即使被直接饮用也会被胃酸分解变成钙离子和镁离子,都是可被人体吸收的、有益健康的矿物质。而溶解性总固体,简称TDS,一般情况下它反映水的矿物质总量。TDS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的口感。我们国家生产的矿泉水大部分是低矿化度水,TDS大多低于500毫克/升,这种浓度范围既能带来矿物质的营养,又使得矿泉水的口感容易被接受。
舒为群列举美国学者2018年发表在营养学杂志上的一个报告:近百年来,蔬菜中钙、镁、铁含量下降了80%-91%,现在需要吃六颗苹果才能获得百年前一颗苹果的镁含量。
她进一步指出,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其官网上多次强调,由于土壤过度耕种、化肥长期使用、食品过度加工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全球有超过20亿人口、中国至少有3亿人口处于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的隐性饥饿状态,这种饥饿会导致多种慢性疾病发生风险增加,比如婴儿出生缺陷、儿童发育障碍,成年人糖尿病、心血管病、肿瘤、骨质疏松等。在此背景之下,饮用水过度处理势必会加剧矿物质缺乏这种隐性饥饿状态。
从健康角度,舒为群认为,我们首先要选择优质的水源地,要对水进行科学处理,尽量保留有益矿物质,优化钙镁比例;要尽量控制涉水材料的微塑料颗粒、可溶性微量有机物、有毒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释放,瓶装水和桶装水还要注意安全储存;要提倡科学的饮水行为,做到每天要足量饮水,养成常喝慢喝的习惯,不要暴饮狂饮,而且最好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喝水,这样都是对健康有利的。
关于科学饮水,王金生也建议,家庭中应正确使用过滤装置,并按时更换滤芯;公共场所(如机场、车站、码头、办公区)的净化水可放心饮用,管理方需按要求定期更换过滤设施;饮用矿泉水时,建议开瓶即饮,尽量缩短放置时间。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王玮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