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教育部正式发文,福田区成功获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I类实验区。
这是继今年7月福田区获评“教育强国建设综合改革重点突破试点单位”后,再获得的国字号重磅荣誉!历经省级推荐、教育部评审、国家教育督导局审核等层层遴选,福田区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域!
这不仅是对福田二十余年深耕教育监测领域的最高认可,更标志着福田在教育治理现代化与区域教育难题破解中迈出里程碑式步伐,为全国中心城区以监测驱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树立全新标杆。
至此,福田“三区两翼一示范”工作体系全面提速。作为体系核心,教育监测与评价改革正以国家I类实验区建设为抓手,推动监测成果深度转化为治理效能,形成“以评促改、以测提质”的高质量发展闭环,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兼具创新性与可复制性的城区实践范式。
Ⅰ类实验区:
国家教育监测最高示范
战略定位凸显核心价值
国家义务教育监测结果应用I类实验区,是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领域的最高级别实验示范项目,堪称区域教育综合实力的“金名片”。它不仅认可区域监测体系的完备性与实践创新性,更标志其义务教育质量治理达国家标杆水平,需具备监测数据采集、分析、转化全链条能力,能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经验,是衡量区域教育质量治理能力的核心标尺。
从战略定位看,实验区承载着探索监测结果深度转化应用路径、破解全国性教育共性难题的核心使命。通过系统性实践,目标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监测应用范式,为全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先行样本”,相当于国家教育监测改革的“试验田”与“先锋队”。
从准入标准看,入选I类实验区有着严格的“进阶逻辑”:需首先成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在此基础上,还需具备完善的监测体系、扎实的应用基础、前沿的创新能力与显著的示范成效。既要能承接国家监测改革的试点任务,主动突破教育治理瓶颈,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实践依据;更要在监测结果转化、优质均衡推进等方面形成成熟经验,具备引领全国同类区域的综合实力——这一标准与福田实践尤为契合,福田区2018年便成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历经多年积淀终获I类认证,完美契合“以前期实践为基、以深化示范为标”的准入导向。
对区域发展而言,获批I类实验区意味着获得参与国家教育监测顶层设计的“重要契机”:可优先对接PISA、TIMSS 等国际先进评价理念与资源,既是衡量区域教育综合实力、治理水平的核心指标,更是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推动教育从“优质均衡” 向 “高质量内涵发展”跨越的关键战略抓手。
福田根基:
二十载创新积淀
铸就国家示范全省标杆的坚实底座
作为深圳行政、金融、文化及国际交往中心,福田此次获批并非偶然,而是二十余年持续探索、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其创建基础以“体系完备、实践创新、成效显著”为核心,早已成为国家义务教育监测领域的示范典型与全省标杆。
体系完备,全国领先。在体系构建上,福田坚守“本真、适才、普惠、优质”理念,实现了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四大跨越”——从简单决策到系统架构、从感性比对到理性测评、从经验判断到科学实证、从关注结果到兼顾过程。2011年,福田率先成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18年升格为区政府主管单位(由分管教育副区长任主任),2023年进一步优化为区教育局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汇聚心理、测量、计算数学、信息科技等多学科人才,构建起“一个中心、两个抓手、三个公开、四个协同”的监测创新运行机制,为科学决策与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坚实支撑,体系完备度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实践创新,破局增效。在实践创新上,福田始终以问题为导向,突破传统教育评价桎梏,打造独树一帜的“福田范式”。早在2008年,福田便启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搭建:2011年参与国家监测,2019年实现监测到校,2023年开启从学前到高中的全学段监测,以“基于监测结果的学校发展性评价”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倾向。2018年,“基于问题的改进行动”历时一学期举办342场次活动,精准解决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家庭教育等难题;2023年将国家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往深处走、往实处落,突破性开展“大数据背景下高中办学质量评价项目”,形成了全国首份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诊断报告,以监测与评价推动中心城区高中教育评价破局。2024年举办“幸福教育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建立全国首个学生幸福感测评数据库,发布包含18项核心指标的教育幸福感指数。活动吸引14位国际国内知名专家、100余位教育同仁参与,100余家媒体报道,法新社转发新华社报道点击量超51万次,形成“幸福教育”品牌效应。
这些实践不仅成为全省教育评价改革的标杆,更被教育部专家评价为“具有基础性、引领性、系统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
辐射广泛,示范引领。在成效辐射上,福田的“示范效应”早已溢出区域:2019年成功承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现场会,截至目前累计接待省内外100余批次考察团,为超100个地区的优质均衡创建提供专业支持;以“数据诊断—改进方案—跟踪指导”机制培养监测骨干3000余人,形成100余篇改进报告,将“福田经验”转化为推动区域教育均衡的实际力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示范、全省标杆”。
未来举措:攻坚打造“福田范式”
以国际视野引领全国监测创新
获批I类实验区后,福田将以“探索先行、示范突破、引领辐射”为理念,启动三年攻坚计划,通过四大创新举措,推动监测结果应用迈向新高度,进一步完善“福田范式”,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中心城区方案。
体系升级:锚定教育强国构建多元协同智能监测评价体系
福田将融合国际先进评价理念与前沿技术,打造兼具持续性、稳定性、精准性、实用性的监测管理体系,全面对接教育强国建设核心指标:一方面,引入国际通用的、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型(DMAIC),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全流程,研制《福田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将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六大维度纳入监测框架,确保监测方向与国家战略同频;另一方面,依托BIM、CIM数字孪生技术,打通区域与学校数据孤岛,构建覆盖“结构质量(资源配置)、过程质量(教与学)、结果质量(育人成效)”的智能化分析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可视化呈现与动态预警,为教育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其技术应用对标国际标准,既彰显国际视野,更以智能化监测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福田根基”。
精准治理:聚焦数据人才双轮驱动,构建高质量教育生态
福田将深化“数据驱动教育改进”实践,以精细化监测与创新性培育双轮驱动,构建高质量教育生态。一方面,构建“福田高质量发展指数”,对100所学校、1000名教师、10000名学生开展全维度过程性监测,生成学校发展诊断报告、教师“课堂教学画像”与学生“成长基因图谱”,实现“一生一案、一师一诊、一校一策”的精准施策;另一方面,完善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着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育——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夯实创新基础;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实施“脱颖计划”,挖掘成长潜力,并在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探索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教育强国建设储备后备力量。
队伍建设:强化队伍体系打造专兼协同国际智库监测矩阵
福田将以“专业化培育、多元化整合”为核心,打造层次分明、能力过硬的监测人才队伍。一方面,建立“专职+兼职”协同的梯队结构:以“数据玩家”骨干团队为核心,配套培育数据分析师、质量咨询师,同时吸纳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作为兼职力量,形成“核心引领、全员参与”的人才格局;另一方面,构建高水平监测与评价专家智库,汇聚国内教育测评领域专家,引入国际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测领域权威学者,通过理论研修、技术实训、案例剖析等系统化培养,全面提升行政干部、校长、教研员、督学的数据意识与应用能力,形成结构合理、梯次分明、兼具国际视野的骨干力量,为监测实践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未来展望:
以“三区两翼一示范”建设为引擎
勇担使命开新局
未来,福田将以教育部教育评价改革重点突破试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I类实验区、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三区”建设为核心引擎,锚定“三区两翼一示范”工作体系,勇担“国家示范、全省标杆”使命,以评价改革构建“以评促改”导向机制,以监测数据精准支撑教育治理现代化,以课程改革创新思政引领、人才培养、科技赋能等实施路径,推动三区协同破解区域教育难题,以中心城区的教育担当,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更多“福田力量”,为教育强国建设输出可复制的实践样板。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