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侵犯公民信息案件响亮落槌。据南都报道,湛江市霞山区人民法院一审查明,被告人许某来团伙共非法查询他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等个人信息530条,非法牟利共42466.34元。法院审理认为,三名被告人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许某来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2.5万元;判处张某甲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9000元;判处张某乙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对于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人肉开盒”现象,公众深恶痛绝。近年来,媒体报道了不少此类案件。比如,2023年9月,主持人杨迪发文称被“人肉开盒”,不少人打来骚扰电话,只好换了手机号码。2023年年底,网络主播炭炭身份证的高清照片被粉丝“人肉开盒”,当晚就有人开始打骚扰电话,甚至有粉丝拿着写有她名字和电话号码的快递,敲她家的门,其妹妹与父母的住址也被一并曝光。不久前,某知名大厂高管之女因追星不满一名网友的言论,在网上传播对方的个人隐私信息并咒骂。缘何“人肉开盒”会乱象丛生,源头恰在个人信息泄露上,包括明星、网红等在内的大量公民,其个人信息被不法获取。
遏制“人肉开盒”,固然要对肆无忌惮的开盒者予以严惩,更为重要的是源头施治,堵塞个人信息泄露的“漏洞”。以网络主播炭炭为例,其之所以被“人肉开盒”,是因为对方在境外聊天群获得了其个人信息。知名大厂高管之女“人肉开盒”,有关隐私信息也是从海外社群网站上获得的。
回到这起侵犯个人信息案件,不法分子之所以能“人肉开盒”,也是利用了“社工库”等境外平台群组查档。个人户籍、婚史记录、身份证正反面、名下房产、银行卡流水、开房同住人员、出入境、个人轨迹、学籍学历等信息全透明化,着实令人不寒而栗。
司法是打击违法犯罪的利器。在一些不法分子看来,个人信息是一块“蛋糕”,不费什么气力就能把钱给挣了。殊不知,非法搜集、获取、买卖个人信息,对于受害人来说,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劫难”。在现实生活中,不乏鲜活的案例,因为个人信息被窃取,导致受害人的人身财产受到严重侵害。
对于那些利欲熏心,敢于触碰法律红线的违法犯罪分子,有必要通过正义的审判,让他们付出昂贵的成本,传递出强烈信号,有利于遏止潜在不法分子,让他们在违法的边缘悬崖勒马。
治理“人肉开盒”,需要打出惩罚重拳,更要盯住源头,彻底斩断黑灰产业的全部链条。客观上,很多特殊行业掌握了公民信息,而“内鬼”在诱惑的驱使下,沦为信息泄露的推手。之前,媒体也报道了数起典型案件,一些胆大妄为的“内鬼”被绳之以法,随着执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大,较好地起到了教育震慑作用。考虑到现在不少境外网站存储个人信息,利用管辖隔离逍遥法外,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司法协作,打击内外勾结的不法分子,消除信息泄露的盲区死角。从长远看,建章立制也需要发力,构筑更加坚固的制度堤防,彻底关闭“人肉开盒”的大门。□ 柳宇霆(法律学者)
编辑:张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