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叶斯茗 最近网传广州有小学要试点“春秋假’’,一时间家长群热议不断。广州市教育局在2025-2026学年的校历中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区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关安排请于当学期开学前报市教育局备案”。究竟广州会不会推行春秋假?近日广州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目前未收到各区或学校的备案。
广州市教育局在2025-2026学年的校历中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区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关安排请于当学期开学前报市教育局备案”。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陆续探索实施春秋假。最近,广东佛山也印发中小学试点春秋假的通知,但通知一出就激起千层浪,据说有家长将教育局的投诉电话打爆了。为什么家长对春秋假的反应会如此激烈?
小朋友有假期,但家长不放假,这就是个大问题。春秋假的初衷是鼓励研学,拥抱自然。但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扎心,有多少家长可以轻轻松松抽出几天时间去陪小朋友参加社会实践?父母没空,所谓的“研学”大概率就变成在家研究手机、电脑、平板或参加“题海深度游”。
而令家长最头痛的莫过于“学习节奏粉碎机”突然上线。刚过完国庆长假,好不容易收心进入学习模式,“秋假”一来,学习小火车直接“脱轨重置”。假期后回校,老师也只能面对“大型复习考古现场”,教学计划全被打乱了。
一个懂事的假期,就应该让学生真正放松的同时,不打断教学节奏,也不增加家庭负担。春秋假初衷虽好,但如果缺乏配套措施,将假期的责任完全推给家庭,就难免会从“素质教育”变成“素质烦恼”。要让春秋假真正发挥价值,不可以“净系得个讲字”,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系统的支持。否则,再好的初衷,也只会沦为家长同老师共同的“压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