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电影周将于10月19日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启动。
第3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电影周主题为“少年驭光,帧见未来”。10月19日下午,电影周将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演会中心启动。粤剧名家曾小敏将献唱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推广曲,用传统戏曲与影视艺术碰撞出独特韵味;电影周艺术顾问、演员张颂文将亲临现场,与1800位大湾区高校学生代表共同启幕。仪式现场还将放映开幕影片、中国首部8K太空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导演朱翌冉将亲临现场分享“中国太空美学”创作思路与航天事业成就,带观众在光影中感受航天浪漫。
凭借《志愿军:浴血和平》《捕风追影》《震耳欲聋》《蛟龙行动》等多部电影作品受到观众喜爱的青年演员周政杰,受邀担任第3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电影周暨第21届广州大学生电影展的推广大使。
电影展映,主创面对面
本届电影周的“造梦场”系列电影展映活动将以“一出好戏”为主题,为大湾区高校学子打造独特的观影体验。首场展映活动已于9月16日在广州塔金逸影城成功举办,省内多所高校师生共同观看中国首部8K拍摄的太空电影《窗外是蓝星》,与导演展开交流。
展映活动将在10月至11月期间持续展开,采用“电影进校园+学生进影院”双线并行模式,既将优秀电影带进校园,也组织学生走进影院,并邀请《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夏雨来》《小鸽子的家》《谯国夫人》《日暮·归乡》等多部影片主创将亲临现场,与师生分享创作心得,拓展青年影人的行业认知。
作品征集,才华正发光
本届大学生电影周设立影评、剧本、短片三大征集单元,为不同专长的青年电影人搭建展示舞台。
本次征集于2025年6月启动,面向全国(含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地区高等院校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等)。
“解构场”征集文字影评或视频影评,鼓励青年学子从片单中选择影片进行评析,展现艺术鉴赏力。
“文本场”致力于挖掘优秀剧本创作人才,征集完整的电影剧本。鼓励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与东南亚人文友好交流等主题的作品,获奖剧本有机会获得业内公司的孵化支持。
“实验场”征集15分钟以内原创短片作品,包括剧情片、动画片和纪录片,鼓励多元拍摄方式和创作手法。
据了解,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电影周优秀电影剧本《207B》已完成拍摄,入围第22届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
交流培训,与大师同行
电影周特别设计多项交流培训环节,为青年电影人成长注入专业力量。
“碰撞场”电影大师校园行活动,将邀请国内外知名电影人走进校园,来自电影行业的资深行业专家等组成专业大师团,为在校大学生们提供行业资讯、电影赏析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青创营”大湾区青年电影人创作训练营,来自电影行业的资深学者、创作者、市场专家等组成专业导师团,为影视专业大学生和青年影视从业者提供融合创作理论、行业咨询与市场实践在内的丰富课程。
“光影回顾——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优秀粤产影片海报展”将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这一特设展览精选百余部粤产影片海报,从1959年的《渔岛之子》到2025年上映的《长安的荔枝》,按照时间顺序系统展现广东电影的发展脉络。展览将于9月至12月在广州、深圳部分高校巡回举行,以海报为视觉档案,呈现岭南文化在银幕上的流转与传承。
跟着电影品美食、去旅行、做科普等“电影+”活动,将邀请港澳大学生代表,走进深圳影院、电影科研机构,探访热门电影取景地。活动联合本地优质餐饮商户、抖音等平台,为观众提供餐饮优惠,通过票根联动其他的线下消费形式,拉动电影衍生消费。
成果展示,从大湾区走向世界
电影周征集的优秀短片将通过巡回展映的方式,在大湾区及东南亚高校进行展示。这些作品不仅展现青年电影人的创作活力,也搭建跨地域、跨文化的对话桥梁,推动大湾区电影生态多元发展舞台。
11月1日晚,“电影之夜”将于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举办,多位电影业界的资深人士将与师生代表共同见证属于大学生电影人的荣誉时刻。
本届电影周活动由广东省电影局、广东省教育厅、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澳门文化局指导,广州市委宣传部、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支持,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州市电影家协会、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香港会员分会、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电影家专委会主办。
活动分为启动仪式、电影展映、作品征集、电影大师校园行、大湾区青年电影人创作训练营、光影回顾、电影+、优秀短片作品巡回展、电影之夜九个板块。本届活动进一步整合资源,结合第21届广州大学生电影展,在“双平台聚合”基础上首次引入深圳联合举办,通过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搭建起覆盖更广、资源更优的青年影视交流平台。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林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