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婚礼红包“折一角”获“高赞”,欢迎各地“抄作业”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快评
原创2025-10-17 00:48

近日,来自北方的宗小姐在佛山顺德参加朋友婚礼时,经历了让她惊讶的一幕:当她递上礼金红包时,新娘并未收下,而是接过后轻轻摸了一下红包、折了一个角,随即完整地还到她手中。这一“只折角、不收钱”的风俗迅速在网上引发共鸣,10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精神文明办专职副主任胡凯红谈及文明乡风建设,也“点赞”了这对新人。

红包折个角便退回,其中的含义很明确。所谓礼金,重点在“礼”而非“金”,折角留下“礼”,原封退还“金”,得了彩头又少了破费,双方心里想必都是暖的。而这一“新民俗”能登上热搜、被网友热议,恐怕离不开两个原因。

一来,多数人是羡慕的。在不少地区,份子钱动辄成百上千,累积下来绝非小数目,甚至会成为人们短期内的经济压力。拿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来说,作为结婚的小高峰,伴随着婚礼大潮的,还有更多掏份子钱的亲友们,不少人因此调侃:“9月份工资根本不用往卡上打。”而对于佛山的朋友而言,有着这样习以为常的风俗,不仅兜里还是鼓的,见证每一场婚礼之时,更不存在纠结“给不给”“给多少”的烦恼。这样纯粹的情感往来,让祝福少了功利的算计,更不会因为礼金数额而盲目攀比,伤了感情。

二来,羡慕之外,讨论的背后实际也是一种呼吁。一直以来,礼金往来的背后有两种主要逻辑,一是通过收取宾客的份子钱为办酒席的支出“回血”,二是通过份子钱的往来完成人际关系的维系。然而,份子钱这笔经济账实际很难算明白,就拿前者来说,为酒席的支出“回血”实际并不成立,因为不能无视亲友互相收取礼金的事实,甚至算到最后恐怕是一场客人和新人的双输,因为大操大办的铺张浪费才是所有礼金最后的流向。而拿后者来说,份子钱的这笔人情账同样是双输,毕竟其本质上也是一种算计式的社交内耗。

然而,你来我往、循环内卷,缺少打破怪圈的切口,也是高额份子钱泛滥的主要原因。事实上,折角的份子钱走红就是一个契机,甚至有广东新人在收到微信转账的份子钱后,退回时也在备注中表示“已折角”,这样突破空间和地域局限的“电子折角”,有创意更饱含心意,就该多多益善,期待有更多年轻人大胆“抄作业”。

当然,说得更实在些,移风易俗本就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尤其对礼金往来而言,要让人们看到、感受到真实的好处,新风俗才能更好地替代旧风俗,这需要徐徐图之,也需要多方都达成“讲心不讲金”的共识和默契。这次顺德的婚礼被广泛传播,甚至获得中央文明办领导这种高层级的点赞,算是一个极佳的契机。面对亲戚朋友们的礼金来往,不为新的社交内耗“起头”、接受心意即可,这样的循序渐进何尝不是一种打破陈规?久而久之,若能形成“人传人”现象,自然也就打破了高额份子钱的往来怪圈。

编辑:张子庆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