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山苍子的新生:粤北山野“小辛香”,如何迈向“大市场”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5-10-17 11:50

10月中旬,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黄家冲村,山苍子果实点缀在枝头,漫山遍野,层峦叠翠。村民邓春明种了十亩地,“今年花果开得好,明年会迎来大丰收,预计将有两吨产量。”

山苍子外观形似胡椒,味道辛香。不仅有绿化作用,果实还能用于厨房调味,提取的精油可做高级香水,可登“殿堂”,也入日常。作为特色经济林树种,山苍子在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发展潜力极大的乡土“摇钱树”。 

上世纪70年代,供销社土法榨取山苍子油,曾为连南出口创汇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在“百千万工程”与广东省民族宗教委赋能下,连南重启山苍子产业布局,蓄势待发。 

藏于深山的山苍子如何摇身变为“黄金果”?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多方采访,记录一颗山苍子如何迎来蓬勃新生。

图片

村民采摘山苍子。

“明年将会迎来大丰收”

山苍子,又名山鸡椒、山苍树、木姜子。“一靠近就会有股风油精的味道。”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黄家冲村村民邓春明,日日穿梭其中,对山苍子特有的辛香气息再熟悉不过。

他花3年时间种下十亩的山苍子,将其打造成“实验田”,期待山苍子成为他的“黄金果”。

10月15日,邓春明向南都记者谈起种植山苍子的经历。3年前,彼时邓春明家里有20亩山地,多数种着杉树和茶树等。杉树种植周期长、回本慢,眼看自家杉树从1000元的价位跌至600元,邓春明一筹莫展,急着想“出坑”。

不起眼的山苍子进入邓春明的视野。外地人进村收购山苍子,价格高达6元/斤,收购后运往湖南作为餐馆做菜的佐料。被民间称为“野胡椒”的山苍子深受网红餐馆热捧,“做酸菜鱼撒一把山苍子,很香!”

“山苍子对山里人来说很常见,大部分是野生的。”涡水镇气候适宜,雨量充沛,为山苍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邓春明自家山头经常悄然冒出野生的山苍子。“平时感冒、肚子痛,我掐一把山苍子泡凉茶,喝了后舒服很多。”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当地动员家家户户采摘野生山苍子,由供销社用土法榨取山苍子油,为连南出口创汇。上世纪90年代,连南大力发展种植杉树、松树,野生山苍子遭砍伐后数量锐减。 

如今,杉树经济效益大不如从前,连南林业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山苍子成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小切口”。 

图片

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山苍子种植基地。

为了扶持山苍子产业发展,当地政府鼓励村民种山苍子,不仅免费送树苗、发放补贴,技术人员还上门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

邓春明告诉南都记者,他砍掉部分杉树,从县林业局领取1000多棵山苍子苗,连同自家原本野生的山苍子,种满了十亩地。“山苍子很好打理,定期修剪枝叶,把周围的草锄掉,它就能蔓延生长。” 

初春,山苍子进入第一年开花期,淡黄色花朵簇拥成团。立秋后,十亩地收获了七八百斤的山苍子。

“今年花果开得好,明年会迎来大丰收,预计将有两吨产量。”山苍子连成山野,织成一幅希望的画卷,邓春明眺望绵延不断的山峦,满怀丰收的憧憬。

山苍子精油吸引国外客商

从摸索种植到产品成型,从尝试收购到亮相展会,连南县属国企连南瑶族自治县绿连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连公司”)相关负责人张鑫和团队用三年时间,一步步唤醒连南山苍子这颗沉寂数十年的“黄金果”。 

“2023年公司刚成立时,山苍子产业还在摸索阶段。”张鑫向南都记者回忆,最初的种植之路并不平坦。起初试种时,团队曾尝试机械化种植,却发现大型机械会破坏山地表层土壤,导致水土流失。

转机出现在2024年6月。在广东省林科院专家的技术支持下,绿连公司彻底转向人工种植模式,既保护了山林生态,又适配了山地土壤肥力。 

除了自建基地,公司还带动农民发家致富。“我们通过县林业局、村委通知村民,统一开收购启动会,培训采摘和交售流程,再在各村设定点收购点。”这项举措大大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山苍子的独特香气成为它走出去的“天然名片”。张鑫提到,山苍子有一种很特殊的香味,“像柠檬,像薄荷,但是又有一些姜味,清新自然”。

他告诉南都记者,“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山苍子是一个热门的外销产品,很多国际大牌化妆品都含有它的提取物紫罗兰酮,所以山苍子的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 

目前,绿连公司正在积极打造山苍子育种、种植、研发、生产及产品多渠道销售的全产业链。

图片

提炼山苍子精油制成的产品。

加工厂是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主要用于提炼山苍子精油——这是后续公司研发日化、香薰产品的核心原料。团队还在研发瑶浴包、山苍子枕头等产品,结合连南瑶族文化打造特色品类。

项目总投资1.6亿元,建设期三年,规划种植山苍子种植示范基地1.5万亩,抚育野生资源0.7万亩,建设山苍子加工厂一处、山苍子种苗繁育中心及年产苗100万株苗圃基地一处,建成后年产值1亿元以上,显著提升连南山苍子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

“我们现在要求,加工厂必须在明年6月前建设完工,赶上6月到8月的山苍子成熟季投产。”张鑫对南都记者说道。

绿连公司积极带着山苍子产品“走出去”。“第一次参加世界林木大会时,我们发现在几百家参展企业里,专门做山苍子产品的只有我们一家。” 

张鑫说,“政府部门对我们的产品非常重视,不少国外客商也对山苍子精油感兴趣。”

连南的“天时地利人和”

山苍子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人员的技术支撑。

谈及连南山苍子的优势,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郭文冰向南都记者用了6个字形容:“天时地利人和。”

她认为,“天时”是山苍子被纳入民族廊道的树种中。2024年至2025年,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分别安排中央和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专项资金2543万元和3772万元,专项帮扶连南山苍子产业发展。

连南当地积极作为,以木本油料项目申请地方债,截至目前共下达专项债7000万元用于木本油料基地设施建设,为山苍子产业茁壮成长注入“源头活水”。“有了第一桶金扶持,起步就快。”

“地利”则是连南这个地方原本就有野生山苍子,它很适合这里的水土。“我们经过对野生资源的勘查,发现本地山苍子资源很丰富。除了产量和精油得率高,山苍子的柠檬醛含量也很高,并且石竹烯等杂质的含量比较低,将来加工非常好。”

图片

山苍子。

至于人和,“老百姓从小就有采摘山苍子的习惯,所以他们对山苍子产业的发展格外支持”。

“天时地利人和”仅仅是打开山苍子产业大门的“敲门砖”。郭文冰向南都记者表示,山苍子育种育苗曾遇到重重困难。

为突破自种育苗难关,郭文冰及其团队“四处寻医”,“我们找了一些‘外援’,借助无人机辅助授粉以及人工辅助授粉。针对育苗,我们通过季节的匹配,对整个过程中扦插的激素、养分各方面的调控等,将穗条的成活率和生根率提高到90%以上。” 

攻破山苍子技术的路上,他们不是孤军作战。“作为涡水镇的特派员,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想看看镇上的示范地土壤适不适合,以及施肥上有什么要注意的。当时镇长亲自拿了一个锄头过去帮我们。”郭文冰回忆,此后,涡水镇政府还将镇上的一间办公室改造成临时实验室,供研究团队使用。

小果实走向“大市场”

展望山苍子产业的未来,郭文冰向南都记者表示,山苍子种植业、拳头产品、文旅三方面应当齐头并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苍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连南瑶族自治县,离不开这片土地上的瑶族人。

郭文冰等人曾提出山苍子民族植物学的功能,“它在民族地区本来就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除了开发药用食用,还可以和少数民族元素结合,做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

图片

村民正在种植山苍子。

近日,《连南瑶族自治县山苍子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出台,其中提到规划目标,通过山苍子新造林和山苍子低产林质量精准提升,大力发展山苍子示范基地。到2035年,全县山苍子呈现一二三产业融合高度发展的局面,实现“山苍子面积5万亩以上、总产值10亿元以上”的目标,建设成集种业、种植、加工、森林康养、文旅和科普研学为一体的全国山苍子产业发展重点县。

少数民族地区的土特产如何走向“大市场”?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向南都记者讲述了看法,“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往往具有资源独特、文化独特、生态优质等优势,但也可能面临‘好产品卖不出好价’的困境。”

他认为,除了政策支持和种植端的引导,还可多方发力。一方面,将特色产业朝着品牌化与故事化的方向拓展。以地理标志、绿色有机认证等为抓手,形成有辨识度的地域标识,打造区域品牌;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加工、分级、包装,使其符合现代流通体系需求,逐步实现产品标准化。

另一方面,“推动电商与供应链融合”。依托本地能人、网红、政府代言人等,通过社交媒体展示生产过程和特色文化,同时实现产销联动,有效对接商超与社区团购。“建议与大型连锁商超及线上平台等建立直采合作,拓宽流通渠道。”

他还提到,可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式种植、民族手作体验等,通过旅游带动产品消费。“努力把地方特产与旅游消费挂钩,开发文创性、礼品化产品,提升附加值。”

漫山遍野弥漫着山苍子的辛香,在政策扶持、市场推动、科技支撑、农户拥护等多方合力下,一幅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出品:南都即时

监制:王佳

统筹:向雪妮 韦娟明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婷 实习生 王新瑞 潘易凡

编辑:韦娟明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