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委员会反垄断监管机构宣布因操纵零售合作伙伴定价,对开云集团旗下的 Gucci古驰、LVMH集团旗下的Loewe罗意威和历峰集团旗下的Chloé蔻依三个奢侈品牌被处以合计1.57亿欧元(约合12.93亿元人民币)的罚款,指控这些公司限制了其合作伙伴设定线上和线下零售价格的能力。其中,古驰被罚款1.197亿欧元;蔻依被罚1970万欧元,罗意威被罚1800万欧元。
欧盟委员会在声明中指出,这三家品牌通过向其合作的第三方零售商施加限制,包括不得偏离建议零售价、设定最高折扣比例、限定销售时间窗口等措施,干扰了零售商的自主定价权与商业策略,侵权行为覆盖了整个欧洲经济区(EEA)领土。这种反竞争行为抬高了商品价格,减少了消费者的选择,违反了欧盟竞争法,但上述三家公司的违法做法已经于2023年4月终止。
据悉,欧盟委员会于2023年开始初步调查,并对以上品牌的经营场所进行突击检查。一年后,欧盟委员会对它们涉嫌违反“转售价格维持 (RPM) ”的行为启动了正式诉讼程序。不过欧盟委员会表示,这三家公司均全力配合了反垄断监管机构的调查,这使得委员会降低了罚款金额,其中,古驰和罗意威的处罚金额均获得50%的减免,蔻依获得15%的减免。
对于以上处罚决定,三个品牌的母公司分别表态:开云集团表示,本案已得到解决,此次财务损失已计入集团2025 年上半年业绩。LVMH集团也确认了与欧盟达成的协议,并承诺将“严格遵守反垄断法”。历峰集团表示,对此事“极其重视”,并自2023年调查开始以来加强了措施,确保遵守竞争法。
这并非欧盟首次对品牌定价策略出手。2018年,运动品牌彪马与耐克均因限制跨境电商销售被调查;2021年,娇兰与香奈儿对其化妆品价格管控也遭到欧盟质疑。欧盟在竞争法中强调,任何限制零售商自主定价的行为都可能损害消费者福利。业内认为,在以稀缺、形象与溢价为核心的奢侈品消费圈里,产品定价的“潜规则”既是商业策略的一部分,也往往是触碰监管底线的灰色地带。
南都N视频记者 王欣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高品质消费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