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遇冷?股强债弱、黄金大涨,三季度理财规模减少千亿

南都N视频APP · 湾财社
原创2025-10-17 17:51
图片

2025年三季度,银行理财市场经历了明显的波动。据普益标准数据,截至2025年9月末,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30.82万亿元,较6月末减少1514.7亿元;受债市波动影响,存续理财产品年内平均年化收益较6月末下降0.18个百分点,降至2.47%。

与理财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季度A股市场表现强劲,上证指数一度突破3800点,现货黄金价格到国庆期间已突破4000美元/盎司大关,不同资产价格分化驱动资金主动迁徙。有机构提醒,每种资产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没有哪类资产是绝对的“常胜将军”,投资者如果过度集中配置,往往容易在风格轮动中承受压力。

股强债弱,理财市场规模单季降超千亿元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年内平均年化收益为2.47%,较6月末下降0.18个百分点。

产品收益承压之下,据普益标准统计,2025年三季度全市场共新发了7865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58款;三季度理财市场规模呈现出“先扬后抑”走势——7月、8月规模攀升,9月回落。截至9月末,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30.82万亿元,较6月末减少1514.7亿元。

华宝证券分析师蔡梦苑认为,在“股债跷跷板”下,9月部分理财产品或被赎回。“9月A股较债市表现强劲,而当前银行理财仍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收益吸引力暂不及股票等权益资产,部分投资者选择赎回理财、转向股市,进一步加剧规模收缩。”

此外,9月理财市场规模下降有季节性因素。蔡梦苑指出,为助力母行达成季末流动性指标考核(如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等),理财公司通常将理财产品到期日集中安排在季末,引导理财资金阶段性回流至银行“表内”,季初又通过发行新产品衔接季末集中到期资金,所以理财市场规模长期呈现“季末收缩、季初回升”的特征。

权益类产品成亮点,有产品年内收益翻倍

虽然2025年三季度理财产品收益普遍下滑,但不同类型产品呈现结构性分化。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一方面,截至9月末,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年内平均年化收益分别为1.45%、2.48%,较6月末分别下降0.09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投资方向分别集中在货币市场与债券,三季度以来受到了存款利率下调与债市回调等影响,收益纷纷承压。

另一方面,截至9月末,主要投向股市的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年内平均年化收益分别达5.03%、13.72%,较6月末分别提升1.89个百分点、9.97个百分点。由于贵金属、科技类公司股价三季度集体攀升,多只相关主题的理财产品收益表现亮眼。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3日,富邦华一银行发行的贝莱德世界黄金基金美金款、贝莱德世界黄金基金两款理财产品年内收益分别达119.01%、116.39%,高居前二,两款产品均为中高风险等级的权益类产品。此外,华夏理财天工日开8号(贵金属指数)、阳光红新能源主题、华夏理财天工日开4号(新型储能指数)、华夏理财天工日开5号(AI算力指数)等多只产品年内收益超30%,均为中高及以上风险等级权益类产品。

没有“常胜”资产

不难发现,银行理财的产品布局和资产配置多元,可以满足投资者差异化的财富管理需求,这是理财产品的独特优势。2025年三季度,在债市回调、存款利率下调等综合影响下,虽然理财产品收益普遍下降,但众多权益类、混合类主题性理财产品依旧为投资者提供了分享股票、黄金等市场上涨红利的机会。

然而,当投资者面对上述黄金、新能源和AI算力等行业主题性产品收益快速上升的诱惑时,仍需清楚认识到各资产的个性特征与价格周期。“没有哪种资产可以做‘常胜将军’”,普益标准强调。

普益标准分析称,股票属于高弹性资产,以国家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为根基,盈亏变化快速且分明。遇到好行情,股票可能涨幅较大,投资者持仓收益明显。但如果投资经验不足,面对市场的向下波动时,投资者同样容易被负面情绪左右,让短期波动变成实际亏损。

债券属于低风险资产,与货币政策、企业偿债能力挂钩,投资者以机构为主,收益空间有限,但波动幅度较小,常作为投资组合的“压舱石”;黄金则属于避险资产,具备抗通胀和避险属性,但金价并不会单向上涨,价格同样受到美元走势、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

普益标准提出,每一类资产都有其特定的性格与周期,想要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理解每种资产的特性与定位、把握其运行规律,在自身风险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多元配置,才是实现长期稳健理财的关键。

“固收+”产品成热门之选

诚然,银行理财当前依旧被不少投资者当作“类存款”的替代品,低风险、低波动理财产品还是理财投资者比较偏好的投资对象。然而,当银行定存利率步入“1”字头,主要投向固定收益类资产的理财产品业绩受到挑战。

特别是2025年三季度以来,“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不少投资者想入场分享权益红利,但又担忧入场后市场回调,陷入“想投却不敢投”的两难境地。

交银理财认为,在此背景下,“固收+”理财产品凭借股债双轮驱动的优势,成为了热门之选——该类产品通常是以固收类资产作为“压舱石”,稳定组合基本盘;可搭配少量权益类资产作为“增强器”,博取弹性收益。

交银理财举例介绍,通过观察由80%的中债综合指数与20%的上证指数构成的投资组合,可以发现自2019年以来,当股市走强时,该“固收+”模拟组合收益表现优于中债综合指数;股市下跌时,该组合回撤远小于上证指数,凸显出股债搭配下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