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事故冲击公众信心,业界呼吁对用户安全怀敬畏之心

南都N视频APP · AI前哨站
原创2025-10-17 18:10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领域接连发生多起交通事故,造成致命悲剧。10月16日至17日举行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期间,安全议题引起业界热议与反思。

智能网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四维图新CEO程鹏向南都记者表示,一系列新能源车安全事故,对用户的信心造成冲击。一旦公众信心受损,将直接影响未来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市场渗透与普及。

程鹏指出,新能源车行业必须想办法解决当前暴露出的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完全是有解法的,关键是汽车厂商要有对用户安全的敬畏之心。

但他认为,现在业内很多人缺乏这种敬畏意识。“如果真正心存敬畏,测试足够,各种场景的测试都覆盖,那就不应该发生这样的悲剧”。

目前,新能源汽车安全争议集中在多个方面,既包括机械部件设计问题——如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弊端,也涉及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软件系统层面的隐患。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提醒,与人类相比,机器驾驶具备一定优势,但也存在固有的能力局限。比如,对训练数据中没有充分涵盖的罕见场景,机器的决策系统可能因缺乏先验知识而失效,构成潜在的安全风险。而且,机器的环境感知依赖传感器数据与预设算法,易受到恶劣天气、传感器噪声、模型偏差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误识别与误判。

“没有百分百的绝对安全,但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充分证明机器开车比人开车更安全。”苗圩表示,行业要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让全社会相信机器驾驶的安全性,而不能只停留于概念层面。

图片

10月16日,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全体大会现场。图:杨柳

苗圩建议,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地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逐步拓展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释放商业价值。同时,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的管理体系,压实企业的主体责任。还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与科普宣传,清晰传达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边界与正确使用方法,增强社会的认知度,减少因误解或误操作引发的安全风险。

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是监管侧对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安全监管的一大着力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副主任王乃铝在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辅助驾驶系统相关的召回呈现上升趋势。2024年,因辅助驾驶系统问题召回的车辆有255.61万辆,占全年召回数量的23%。

王乃铝提到,市场监管总局近年来创新召回监管体系,建立并推动实施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企业报告制度、汽车远程升级报告制度,试点开展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有效避免新技术规模化应用带来的风险外溢。

他表示,监管部门将加快《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制修订,适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事故监测分析手段,提升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导致的驾驶员误操作、系统预警和监测提示不及时、软件在线升级不规范等风险研判能力;加大新型缺陷问题召回监管力度。

“(行业要)将安全优先原则嵌入研发全流程,杜绝以牺牲安全性换取上市速度的短视行为。”王乃铝呼吁,车企既要做技术的攀登者,更要做安全底线的守护者。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柳 发自北京

编辑:李玲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