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这一国家战略,广东的打法是:试点先行,分批打造。
去年以来,全省分2批遴选包括开平—台山在内的19个片区开展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加快重塑乡村价值。
会议召开地江门的开平—台山,就是第一批试点之一,他们依托“侨”文化底蕴深厚、“海”域资源富集的特色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文兴城、以文富民,有力推动江门侨乡农文旅融合发展。
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表示,江门坚持规划先行、以文塑旅,突出“世界文化遗产、滨海旅游”核心元素,建设世界级特色旅游目的地;推动以文兴城,活化利用资源,促进农文旅融合多点开花;聚焦以文富民、产业融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去年,江门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其中开平、台山两地首次超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天上瑶池水,人间万绿湖”,河源则做好“水”的文章,抢抓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建设机遇,全力构建“湖泊+”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如今,河源市龙川县四都镇的东江湿地公园成为网红打卡点,运营方负责人魏文辉表示,今年“十一黄金周”,东江湿地公园累计接待游客数量达到3.5万人次。
今年以来,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加速。会上,惠州市副市长段致辉表示,惠州抢抓引领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农旅结合、以旅兴产。“今年上半年,全市的1043个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1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高于城镇居民1.8个百分点。”
汕尾市城区,则将农文旅融合作为激活城乡发展动能的“关键钥匙”。近三年来,游客年均增长53%、旅游收入年均激增10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5年领跑全省。
茂名高州市,以全新运营的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为核心引擎,采取“多镇合一、镇村合一、多村合一”规划建设模式,创新打造了总面积1.5万亩的“甜美果海”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区。茂名市委常委、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表示,今年以来,融合发展区吸引游客超350万人次,辐射带动周边镇村经济腾飞。
形成合力:多方力量各尽所能、各长所长
农文旅融合能否可持续、有活力,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省旅游控股集团下属的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承担了开平—台山等多个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的规划工作。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鲍轶琳介绍,集团将加大农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提高项目运营能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推动新的农文旅项目落地。
“我们聚焦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省重点景区与省国道覆盖率均达100%。”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周立松介绍,数字基建进一步夯实了乡村农文旅发展的基座。例如,清远佛冈丝苗米数字农场创建农产品交易数据新模式。越来越多的智慧数字农文旅模式,在南粤大地开花结果。
放眼广东,各方面力量已经集结,凝聚起农文旅融合发展磅礴合力。
广东四季文旅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长期聚焦县域农文旅融合发展,陆续打造推出了信宜三华李度假区、广东虎跳峡生态度假区、蕉岭米香中心等多个区域项目,拥有丰富的农文旅实践经验。该企业董事长金健介绍,团队正在打造广东第一田文旅度假区项目,计划依托江门台山22万亩连片农田,面向港澳游客,建设集农业生产、稻田观光、农旅休闲、田园旅居为一体的农文旅度假区。
“广东是最适合发展农文旅的地方。”浙江云涧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斌坚分享,企业目前在广东投资了14个项目,总投资额度超过30亿。在惠州龙门长滩村项目中,企业在产权、建设、运营、合作等方面进行创新,激活当地农文旅资源。他说:“乡村梦就是中国梦,我们要把未来的乡村建成人人向往的地方。”
未来方向: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
截至目前,广东农文旅融合发展整体成效如何?
会上,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许志晖介绍道:
去年以来,广东按分类梯次推进原则,先后分两批遴选了19个地区作为农文旅融合试点,鼓励和支持培育多元业态,并将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推动乡村价值实现、促进乡村产业融合、激活乡村消费市场的重要举措。经过打造,一批优质项目脱颖而出。
总体来看,主要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效。
——带动了县镇村资源整合利用。大批闲置土地、农房、废弃校舍等“沉睡”资源资产得到盘活利用。
——带动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乡村不再是简单的农产品供给地,生态工业、休闲产业、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进一步拓展了乡村产业发展新空间。
——带动了镇村整体风貌提升。农文旅融合既以环境整治为基础,又进一步促进了镇村风貌提升。
——带动了业态创新和消费引流。群众体育赛事、生态康养、休闲度假、乡村网剧拍摄等快速发展,推动县镇村消费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农文旅项目的发展既给村集体带来丰厚收益,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创收渠道、就业岗位,实现了强村与富民的有机统一。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直接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例如,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自主培育的乡村农文旅融合品牌“和秧合社”,首个项目落户清远市江陂洞村。去年底运营以来,接待政企团体参观200余次、游客超15万人次,村民户均年增收4万元。
未来,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该如何深入推进?
“下一步,广东将加快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取得新成效,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其他地方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真正把农文旅产业做成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许志晖说。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吴志才建议,要坚持以乡村资源为根本、农业发展为基础、特色文化为灵魂、旅游市场为导向,从产业突破、区域突破、媒介突破、治理突破四个方面下功夫。
从侨乡古镇的骑楼灯火到万绿湖畔的碧波桨声,从南昆山脉的稻浪果香到红海湾畔的渔歌新韵,广东农文旅融合已绘就“景美业兴民富”的岭南画卷。未来,广东将持续以岭南文化为魂、田园山水为基,深化产业突破与区域协同,朝着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农文旅融合先行地目标迈进,让更多人邂逅岭南韵味,共享发展红利。
来源:南方+
编辑: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