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演出《双绣缘》惊艳亮相大湾区文化周,沪上观众反响热烈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5-10-18 23:38
图片

10月18日晚,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开幕演出,大型新编古装粤剧《双绣缘》在上海宛平剧院上演。该剧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出品,广州粤剧院创排演出,以粤剧为载体演绎广绣传奇,展现了岭南文化创新发展的亮眼成果。

当晚演出过程中,轻喜剧风格让现场不时发出愉悦的笑声。演出结束时,现场观众掌声如潮,不少观众举着手机记录谢幕时刻,用最直接的热情表达对这部剧的喜爱。 

1

千年非遗焕发当代活力

观众盛赞岭南味入情入境

图片

《双绣缘》首次将“广绣始祖”卢眉娘的传奇故事搬上粤剧舞台。粤剧与广绣渊源深厚——传统粤剧戏服多采用广绣工艺,这份天然的“血脉联系”,为剧目创作奠定了扎实的文化根基。

该剧从《杜阳杂编》《全唐诗》等古籍中汲取灵感,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构建出兼具轻喜剧风格与人性深度的戏剧空间:唐代绣女对技艺的坚守、对自我的认知,与当代女性的独立精神遥相呼应,让千年非遗在舞台上焕发当代温度。

图片

舞美设计方面,该剧从唐代名画《捣练图》中汲取灵感,以柔和的色调、雅致的构图,营造出大气典雅、温馨唯美的盛唐气象。尤为动人的是十位绣娘同时飞针走线的场景,既是对广绣工艺的生动还原,更是对古代女性集体命运的深情写照。

音乐创作同样令人耳目一新。唱腔在保留传统梆黄体系的基础上,巧妙融入新曲旋律;作曲则将粤剧传统音韵与现代音乐语汇有机融合,既守住了剧种的根脉,又赋予其符合当代审美的韵律感。

图片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季国平用“美与巧”二字概括该剧特色:“这部剧充分体现了戏曲艺术的美学特征和审美风范,无论是舞台呈现还是情感表达,都做到了美不胜收,巧夺天工。”

演出结束后,观众倪女士对南都记者表示,这是她第一次看粤剧,被剧情感动,她认为演员很优秀,功夫深,唱功好。“谢谢你们给我们上海市民带来这么优秀的剧目,希望湾区更多的剧能够多来上海演出,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湾区文化。”

小名叫“养乐多”的小朋友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这晚她身穿汉服跟妈妈前来看剧。她兴奋地跟南都记者分享,“我很喜欢唐装,觉得舞台服装和舞台设计很美。演员唱得很好,剧情也有点搞笑。”

“我‘入坑’粤剧了!”刘女士告诉南都记者,《双绣缘》让她觉得很震撼,“语言虽然不通,但看字幕还是能够入情入境。无论是演员、故事情节还是配乐都超级喜欢,结尾更是让人念念不忘,充满回味。我从来没去过广东,这次看到戏里的荔枝、岭南的山山水水,我真的想去广东走走看看。” 

2

实力阵容演绎细腻表达

两地戏曲艺术联结共振

图片

《双绣缘》采用“双生双旦”的叙事结构,通过两对唐代恋人的情感故事,既延续传统戏曲美学,又拓展了爱情主题的表现维度——剧中的绣品不再是单纯的技艺载体,更成为情感与精神的寄托。

图片

支撑起这份细腻表达的,是广州粤剧院青年一代的过硬实力。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一级演员李嘉宜和吴非凡领衔,携手一级演员李伟骢、陈振江,组成兼具口碑与实力的主演阵容。

李嘉宜饰演的卢眉娘,将“沉稳中见灵动,淡泊中显坚韧”演绎得淋漓尽致。此次演出亦是她角逐第3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的关键亮相。开幕式当日,接受媒体采访谈及角色塑造时,她表示:“卢眉娘最令我触动的,是她的清醒和选择。和我以往演绎过的角色相比,卢眉娘回归故土,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动人又动情。”

图片

吴非凡塑造的卓英英则热情奔放、敢爱敢恨,与卢眉娘形成鲜明对比。李伟骢饰演的唐宪宗李纯与陈振江饰演的小将杜源,一文一武,一刚一柔,为剧情增添多重张力。此外,剧中红妹、白婆等多元的女性群像,共同勾勒出中国传统女性情感的丰富图谱。

图片

早在今年九月,该剧就以“绣自岭南·缘聚上海”为主题举办艺术沙龙与昆曲《长生殿》展开跨剧种交流,让“南国红豆”(粤剧)与“江南兰花”(昆曲)同台对话,提前为这场文化交流预热。

“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同为经济发达区域,在文化层面也共享海洋文化的开放特质。”广州粤剧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林凯彬指出,《双绣缘》的上海之行,不仅是一次艺术展示,更是区域文化深度对话的重要契机。这场跨越地域的“双绣之缘”,见证了两地戏曲艺术的联结与共振。

接下来,《双绣缘》还将于10月19日晚在上海宛平剧院上演第二场。

 

统筹:贺蓓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钟欣

编辑:彭思敏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