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午,“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开幕研讨会在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举行。10月19日上午,“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开幕研讨会在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举行。来自广东、上海及全国各地30多位学者、艺术家与策展人围绕“中国近现代美术与广东实践”与“广东近现代美术的区域互动与历史叙事”两大主题展开深度研讨。
“广东为上海送来了一份超级大礼,三层展馆就像一个三层的蛋糕,在上海美术馆呈现,这是一个现象级的文化活动!”在“广东近现代美术的区域互动与历史叙事”主题研讨会上,专家认为粤沪美术血脉相连、精神相依,是引领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两个高地。本次美术大展的文化意义在于揭示中国艺术在世界语境中如何以‘新’为命,以‘变’为常。
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原副主任、艺术评论家皮道坚以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广东艺术家林风眠和关良的上海经历等为例子,指出广东和上海在美术领域的区域互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新时期的实验水墨发展,也与广东和上海的共同推动密不可分。“广东和上海都有海洋文化的特性,都处在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前沿,共同缔造了中国现当代美术的重要特性。”
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邵晓峰回顾了广东与北京、上海区域互动的代表性人物与事件,他表示,广东与其他地方的密切互动,使广东不仅成为中国古代优秀书画经典的重镇,同时也是面向海外,成为大量的外销画以及引进西方各种流派、观点的重要源头。“以区域互动为话题探讨本次大展意义重大,通过区域互动,进一步呈现了广东美术的早期理念和包容性特征,这也是中华文明特质的重要呈现。”
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从本次大展中深切感受到历史节点中的艺术共振,认为两座城市的城市精神,深刻体现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表达当中,其承载的国家担当、勇毅果敢的精神,令人感动。她还透露,上海美术馆后续将计划把广东艺术家在上海生活、工作过的地方,通过当下流行的Citywalk、Artwalk的方式进行串联,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向老百姓传播两地艺术的交流与联结。
“广东为上海送来了一份超级大礼,三层展馆就像一个三层的蛋糕,在上海美术馆呈现,这是一个现象级的文化活动!”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磊生动地评价。他认为,大展充分体现了广东美术百年来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文化叙事当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谈及两地互动,李磊表示,“粤沪美术血脉相连、精神相依,是引领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两个高地。”
上海美协理论与策展艺委会主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旭指出,广东当代艺术实践一直带有非常强烈的地域特征,同时也引领着全国的当代艺术的实践。广东和上海的文化个性非常相似,两座城市都是近现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走向国际的引擎和码头。“本次大展接续了两地文化交流的传统,对其他区域文化交流具有启发性。”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艺委会委员、上海大学美术馆馆长马琳指出,本次大展以总览式的呈现方式,既是地方美术史的整体回顾,也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一个重要切片。她认为展览的最大亮点,在于以“南方”作为方法,将广东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试验场,以开放、包容、跨界的视角重新阐释南方在文化现代性中的意义,通过历史与当代并置,学派与个案互文,形成独具启发性的策展逻辑。同时,“此展以南方为始点,却指向全国与世界,其文化意义更在于揭示中国艺术在世界语境中如何以‘新’为命,以‘变’为常。”
湖北美术馆原馆长冀少峰担任本次研讨会的主持人,他最后总结道:“本次大展把广东美术百年,与20世纪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进行了有效的勾连,我们看到了广东美术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当中,如何讲出了中国的主体性,中国的价值、中国的气派,中国的风格以及中国的经验如何形成——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经验的、既不是前现代也不是后现代的第三条道路。”
统筹:贺蓓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钟欣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钟锐钧
编辑:陈逸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