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全球老龄化健康需求,促进稳态调控与科学抗衰领域的创新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与南方科技大学于10月17日至18日在深圳南山区联合主办“2025国际抗衰老与稳态医学大会”。大会由诺奖得主及多名院士领衔,汇聚了40多位国内外专业权威人士、行业精英以及产业杰出企业家,共同探讨衰老机制、干预策略以及健康老龄化解决方案。
聚焦稳态调控与科学抗衰,构建“以健康为中心”新体系
大会以“稳态调控与科学抗衰:聚焦关键科学问题与前沿技术,促进研究与临床应用创新发展”作为核心议题,旨在突破传统医学“重疾病治疗、轻健康维护”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主动防控全新体系,为全球抗衰老领域的科研突破和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动能。
“当前,全球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等与衰老相关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这不仅影响个体生活质量,更给全球医疗体系带来了沉重负担,”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认为,稳态医学的出现,恰好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办法。
大会共同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从“健康理念革新”破题,提出五项合作倡议,呼吁全球同仁以深圳为始,重新定义“老年生活”,在他看来,老龄化下“衰老”不再是不可逆终点,而是可干预的生物过程;“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动态“生命线”。
“标准化突破”与“理论成果落地”为稳态医学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
记者从现场获悉,本次大会在学术领域的亮点,集中体现为“标准化突破”与“理论成果落地”两大方向,为稳态医学领域的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
开幕式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稳态医学”正式发布,这意味着此前国际交流中稳态医学领域存在的术语不统一、概念模糊等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副主任张晖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稳态医学”发布会上致辞。
与此同时,三部聚焦稳态医学与抗衰老领域的著作同步公开推出,成为学术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其中,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松灵院士主编的《硝酸盐与机体稳定》(英文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主任李文斌主译的《肿瘤医生说》,从临床实践入手,深入解读了肿瘤防治与机体稳态调节之间的内在关联,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实用的健康指导;王松灵院士主编的《稳态医学》新书也正式启动编写工作,计划全面构建稳态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临床应用框架,以填补该领域系统性著作的空白。
《稳态医学》新书编写工作正式启动。
推动国际合作,共面老龄化全球挑战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季维智,围绕灵长类动物模型在衰老研究中的应用展开论述,为抗衰老机制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实验视角;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分享了稳态调控技术在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关联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国际免疫研究院院长吴玉章,深入解读了免疫稳态与衰老干预的最新进展;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朱健康,从表观遗传调控的角度,探讨了延缓衰老的潜在靶点。
面对全球老龄化带来的共同挑战,本次大会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全球抗衰老领域智慧互通、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大会期间,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行业权威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通过主题报告、圆桌讨论、海报交流等多种形式,分享各自在抗衰老与稳态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探讨该领域发展的关键问题与未来方向。此外,由全球科研机构、临床医院、企业共同参与的“稳态医学大系统”在大会期间正式整合搭建,首批成员单位授牌与签约。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陈紫嫣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