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版头条|全国冷冷冷冷!@广东人:今日返工带件衫

南都N视频APP · 拌面酱
原创2025-10-20 07:31
图片

2025年10月20日南方都市报A01版

今年10月以来,全国天气呈现显著的区域分化,北方多地降温降雨,南方大部高温持续,形成罕见的“冰火两重天”格局。从16日开始,北方部分地区气温“断崖式”下跌,最低气温骤降至个位数,接近冰点,较往年同期明显偏早。而此时,南方多地仍持续高温,俨然盛夏。中国气象局研究员、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告诉南都记者,10月以来全国天气呈现的鲜明对比,恰是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背景下,同一天气系统的两种表现,这种南北“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并不常见。据悉,新的一周开场,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南北气温维持偏低状态,多地气温还将继续刷新今年下半年来新低。据@广东天气,台风“风神”19日傍晚前后进入南海,强度逐渐增强。受台风和冷空气共同影响,19-22日广东省海陆风力加大,部分市县气温自北向南逐渐下降,过程降温幅度约6~10℃。

疑问1

北方正走向“暖湿化”吗?

南北温度与降水显著异常,暖湿趋势尚难下定论

“你在北方裹着袄,我在南方露着腰。”与往年冬季才出现的情况不同,今年秋季出现南北“冰火两重天”。南方持续炎热,重回夏天,北方则罕见“湿冷”。

许小峰解释称,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常见。“正常来说,进入秋季后冷空气会逐步由北向南推进,全国整体气温随之下降,北方和南方都应逐步降温。但今年情况不同,南方持续高温,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也偏高,只有华北南部和黄淮一带偏低。”

虽然已到10月中旬,本该是气温明显下降的时候,但北方也出现气温起伏。“冷空气一来、下雨就冷,一过去又有所恢复,部分区域呈现偏低气温。”许小峰说,南方高温影响显著,而北方降水偏多,这与南方持续高温有一定关系,冷暖空气在北方交汇,导致降雨增多。整体来看,今年的情况确实比较特殊。

中央气象台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以来,华西地区、黄淮、华北南部等地部分区域降雨日数已超过8天,北方多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

不只今秋,今年夏季,北方雨季持续时间、降水量也创新高。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今年华北雨季于7月5日开始,较常年偏早13天,结束时间较常年偏晚16天。雨季持续时间较常年偏长29天,与1973年、2021年并列,成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雨季;雨季累计降水量达356.6毫米,较常年平均值偏多161.1%,创1961年以来历史新高。

这是否意味着北方正走向“暖湿化”?南都记者注意到,关于北方气候是否正在走向“暖湿化”的问题,目前气象学界的专家观点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北方地区出现了暖湿趋势,但要说北方气候已经变得“南方化”“暖湿化”还为时过早,仍需进一步研究。

许小峰也强调,从今年情况看北方确实明显呈现暖湿,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大气中的水汽总体也是在增加的,但像今年华北区域这么明显的暖湿化并不常见。

在许小峰看来,还是将其视为一次极端或异常事件比较合适。虽然全球变暖会导致水汽含量上升,但这种变化并非均匀分布,也不会在所有地区都表现为如此强烈的暖湿化。因此,今年北方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等现象,更适合被看作是一次气候异常事件。

疑问2

今秋为何异常?

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气候波动性加剧

为何今年会出现“北方冷如11月、南方暖如盛夏”的情况?许小峰表示,主要原因之一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持续稳定控制长江及江南地区。进入秋季,副高本应向南撤离,但相较常年同期而言,其位置异常偏北,强度异常偏强。

“今年副热带高压非常强,暖湿气流长时间维持并北抬,导致北方雨季提前、温度偏高、湿度大,雨季持续时间也长。同时,南方则持续高温。可以说,今年主要的气候特征就是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强势和稳定。”许小峰说。

为何副高如此强势?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表示,这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高温事件变得越来越频繁;二是受到了拉尼娜对夏季大气环流的滞后影响。

对于未来典型天气变化趋势,许小峰分析认为,极端性和波动性确实在增加。“气候变暖是一个缓慢上升的平均趋势,但人们更敏感的是天气的剧烈波动,如忽冷忽热、降雨极端等。这种波动性增加,才是让人感受更明显的变化。”他举例说明,对华北地区真正造成影响的并不是平均降雨量的增加,而是几场极端暴雨。

“未来,这类异常波动的天气可能会更多出现,但像今年这样极端的情况,仍应视为异常年份,不一定每年都会如此。”许小峰说。

疑问2

今年将是暖冬还是冷冬?

冷空气或开启副高减弱进程,冷、暖冬预测还为时过早

关于当前天气格局的转折时机,许小峰表示,这次冷空气南下后,副高应该会有所减弱,但能否彻底恢复到常态还需观察。“目前这股冷空气强度中等,预计带来4–8℃降温,之后副高可能还会有所反复。不过随着季节推进,副高持续强势的可能性会逐渐降低。”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冷空气仍在影响我国,10日早晨,南北方多地最低气温继续刷新立秋后新低,像沈阳、银川为立秋后首次跌破0℃,上海、杭州、南昌为立秋后首次跌破20℃。

未来3天,冷空气还将继续影响中东部,气温普遍下降4℃至8℃,局地降幅可达10℃,多地气温将继续刷新下半年新低。

不过对于今冬天气将是暖冬还是冷冬这一预判,许小峰持谨慎态度:“目前判断还为时过早。极端天气的出现本身就属于异常,基于异常去预测未来不一定可靠。南方目前明显偏暖,北方近期偏冷,但冬季气候要看长期平均状况,仅凭当前几周的天气难以得出结论。”他建议大家关注气候中心后续发布的正式预报。

许小峰也强调,全球变暖是一个大背景,它导致大气中平均能量、水汽含量和海温上升,进而增强了大气活动的波动性。“我们感受到的并不是平均温度缓慢上升,而是极端事件频发,如暴雨破纪录、冷暖骤变、旱涝急转等。今年北方高温高湿、南方持续炎热等现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天气系统波动加剧的结果。”

气候变化也正在改变我们的季节感知。许小峰提醒,欧亚大陆整体的冷空气波动性也在加大,不仅在中国,欧洲和中亚地区也出现了气温剧烈波动。“这种大范围的大气震荡也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南都融媒出品

编辑:李思萌

记者:王玮 综合南方+ 广州发布

设计:郭红霞

图片:IC

图片


编辑:李思萌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头版头条看南都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