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至29日,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重磅活动——2025海洋中心城市论坛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会议厅盛大启幕。本届论坛以“聚力蓝色创新,澎湃海洋动能”为主题,聚焦“向海图强·科技赋能”“蓝碳引领·产业转型”“产城融合·未来即来”三大方向,汇聚全球海洋领域政要、专家学者及企业高管,共同探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全球海洋治理与蓝色经济合作注入强劲新动能。
“1场主论坛+4场专业论坛”模式,搭建前瞻多维国际交流平台
本届论坛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会、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深圳海洋大学(筹)、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深圳海博会有限公司承办。
论坛采用“1场主论坛+4场专业论坛”模式,全程线下举办。议题设置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共建蓝色伙伴关系、共商海洋产业合作、共探海洋经济发展、共促海洋科技交流、共推海洋生态文明等热点领域展开,旨在为全球海洋城市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加快蓝色伙伴关系的发展步伐,推动海洋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助力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吸引力和创造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论坛秉持高质量、高标准原则,致力于打造前瞻务实、多层次、多维度的国际交流平台。开幕式拟邀请来自主办方、政府间机构、国际组织的领导、代表发表致辞,同时邀请来自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科创龙头、高校院所的院士、专家及高管约50人担任演讲嘉宾,分享前沿观点与宝贵经验。
聚焦新质生产力,探寻全球海洋经济新引擎
海洋,作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等国家部委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为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持。各沿海省市也向海图强,推动海洋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教育链的深度融合,为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大机遇与政策支撑。如《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明确提出,要加强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创新药物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先进技术在海洋领域的融合应用,支持发展新型海洋装备。
为此,本届论坛的全体会议特别设置“全球海洋经济新增长点与海洋新质生产力”议题,聚焦于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重构海洋产业链协同机制,共同探寻全球海洋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全体会议嘉宾阵容堪称豪华,汇聚众多行业领军人物。意向邀请政产学研界的涉海业务相关负责人,他们来自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等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挪威康士伯集团、丹麦马士基集团、芬兰瓦锡兰公司、DHL、德国曼恩能源方案集团、英国奥雅纳、瑞士ABB集团、德国SAP集团等全球领先企业,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等院士学者也有望出席,纵论科创前沿、赋能蓝色经济、共绘海洋新篇。
专业论坛同样精彩,将在多个领域共绘蓝色未来。海洋生态保护维度,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美国地理学会等合作,聚焦海洋公益,探索如何将“蓝色动能”与“蓝色经济”真正转化为可持续的、有效的在地海洋保护行动。海洋高端装备维度,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中国海洋学会等合作,探讨深远海/深水工程装备、深海能源与资源开发、数智海洋等领域的科技攻关。海上公共服务维度,与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等合作,助力加快海上试验标准化进程。智能船舶与绿色航运维度,探讨如何加快推动港航业绿色低碳和数字智慧转型。
六年厚积薄发,从“激活动能”跃升“澎湃动能”
海洋中心城市论坛,起源于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宏观论坛,被誉为“海洋经济达沃斯盛会”。历经六年五届的沉淀与积累,从“激活动能”跃升“澎湃动能”,如今已蜕变成为中国推动蓝色经济合作与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国际智库平台。
六年间,论坛累计邀请来自中国、挪威、希腊、冰岛、美国、法国、丹麦、芬兰、瑞典等二十余个重要海洋国家的政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等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海洋产业领军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和大批院士、专家参会演讲,吸引逾万名专业人士参会,并通过直播覆盖全球。这些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堪称海洋领域的“最强大脑”,他们提供了众多鲜活、多元的观点,构建了一个高规格、高水平的全球蓝色经济智囊团。同时,高科技应用搭建的全球“零时差、零距离”论坛云端系统,极大地提升了参与感和观看体验。
论坛不仅展示了全球前沿技术、科技创新,让参会者能够全面掌握全球海洋领域最新动态,更关注国际热点、展望未来趋势,为研判海洋经济对社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提供了决策支持。一批论坛的涉海议题,如通过科技赋能和商业创新促进蓝色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以海洋与沿海旅游政策为蓝色经济增长持续提供动力,加快布局海洋智能装备,发展蓝色能源产业和建设智慧港口等,已从思想启蒙走向开花结果。2024年深圳海洋经济总产值5409亿元、占GDP比重14.7%,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便是最好的例证。
论坛积极发出中国声音,深入探讨全球海洋治理话题,推动中国参与全球海洋领域国际体系的重构。例如深圳率先试行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截至2025年6月已有10艘国际船舶登记落户“中国前海”。深圳成为中国第三个拥有国际组织总部的城市,截至2025年8月国际红树林中心成员国已达20个。
伴随论坛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深圳形成科学家云集的盛况。如2024海洋中心城市论坛同期召开世界顶尖科学家海洋论坛,推动了海洋科技创新,提升了全球海洋资源利用效率,构建了多元化蓝色伙伴关系,强化了全球海洋经济合作,推动了海洋治理现代化,提升了海洋保护与管理水平。深圳还先后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三个大科学计划/行动,共同描绘全球蓝色合作的新愿景、新未来。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林敏儿
编辑:林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