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低空飞行营地落户大学城,暗藏广州布局万亿产业三大野心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5-10-21 13:09

2560x1280_68f5ed5342ded.jpeg

日前,广州首个低空飞行营地在广州大学城启动活动,将打造集应用展示、试飞测飞、检验验证、人才培育、销售交付、科普研学、调度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低空飞行综合服务平台。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一直以来,广州低空经济基础扎实、潜力巨大,同时也面临基础支撑、规模化、商业化不足等行业共性问题,亟须打通从技术、产品到场景、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首个低空飞行营地落户大学城,暗藏广州布局低空经济万亿产业的三大野心。

南都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低空飞行营地不仅将联合国家级平台,开展低空飞行器核心技术攻关、完善低空公共配套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还将开设低空应用场景超市,搭建低空产品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

强化原始创新

借助广州大学城科研、人才优势

开展低空飞行器核心技术攻关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然而,在技术层面仍存在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高能量密度航空电池等核心技术尚未突破等问题。

“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前瞻性技术攻关,从而保障飞行的安全与稳定。同时构建智能化设计平台,加速产品迭代与优化。”低空智能飞行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助理卢镇波认为,企业购置高性能低空飞行器测试设备的成本很高,可以利用高校的研发测试设备以及教授团队的研发能力、学生的创造力,为关键技术攻关提供助力。

图片

近期,广州本土企业小鹏汇天获中东地区600台订单,创飞行汽车海外最大订购规模。图为广东汇天“陆地航母”飞行器X3-F。

今年4月,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获教育部批复同意启动建设,其中陆空一体化智能出行分中心(简称“国转中心”)落户在广州大学城科技园。

“广州大学城高校人才集聚,我们将借助这里的科研、人才优势,建设产学研展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平台。”广州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伟希表示,低空飞行营地将联合国转中心、广东空天院两大国家级平台以及低空检测头部企业,为低空产品“飞得稳、测得准、认证快”提供支撑。

“中心希望聚焦多个学科交叉,开展集成创新,促进有组织的科研和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国转中心执行主任戴青云补充道,要将机械制造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相结合,涉及数据、算力、技术管理等方方面面,单一的企业、高校很难独立建起这一生态,且各自为政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我们把企业的需求汇总起来,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推动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对接。”她透露,国转中心将与企业、高校合作,聚焦新型能源动力、智能网联、低空飞行器三大领域,打造数据要素融合赋能服务平台、低空飞行器测试平台、智能网联与低空经济概念验证中心等一系列公共转化平台,让高校、企业的成果可以在此进行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并落地转化。

建设配套设施

完善公共配套服务体系

推动低空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公共配套服务,是推动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转化的基础支撑。南都记者了解到,低空飞行营地现已完成小谷围岛内5处起降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将联合高校建立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建立低空科技成果库和转化服务机制。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成果落地转化。”戴青云表示,低空飞行营地将提供“基础设施+示范场景”矩阵,帮助高校教授团队的成果落地转化。此外,中心还聚焦青年学子创业,引入香港科技大学教授、XbotPark机器人基地发起人李泽湘“新工科”创新模式,建设共享工厂、众创空间,让学生在专家指导下真创业。

戴青云展开道,中心将根据产业需求培养工程博士。这些博士首先要对智能出行产业感兴趣,其次要带着创新创业的目的。中心可以提供经费、开放公共转化平台等资源,帮助他们边学边转。“说不定等到博士毕业时,科研成果已经转化成功了。”

693x387_68f7028ce6705.png?X-Amz-Content-

广工团队飞盾 eVTOL。

693x457_68f7028ccb111.png?X-Amz-Content-

震东ZD四轴八桨载人飞行器。

“低空飞行营地可以把原本分散的产业资源整合起来,不仅让前沿的科研成果在此测试验证、实训,还推动科研成果形成产品、走向市场。” 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鲁仁全透露,作为首批入驻国转中心的高校,广东工业大学即将在载人无人机方向实现30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

卢镇波也表示,低空飞行营地不仅可以集聚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还能够提供测试服务,帮助企业在实际应用场景进行零部件、整机测试,应对复杂的风场环境、日晒雨淋,对企业是一个极大利好。

广东震东智飞科技公司去年落户国转中心,看中的便是这里的人才、科研优势。该公司总经理马骁表示,低空飞行营地落户后,将串联起广州大学城多个起降点,让飞行器的测试场景更为丰富。

推进商业化应用

发布超百个低空应用场景

联动上下游企业服务产品齐聚广州

低空飞行器跨越陆空,不仅有技术攻关的困难,还要突破体制机制管理的难点,不断探索低空经济新模式新业态。

“目前,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安全技术标准仍不清晰,低空经济发展可以从低风险的载货开始。”卢镇波认为,广东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应用场景非常丰富,深圳有大疆、顺丰等,广州则拥有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广汽高域等一批eVTOL整机制造企业,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支撑产业的发展。

启动当天,广州大学城低空飞行营地发布全业态应用场景清单,涵盖生产作业、文旅消费、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十大核心领域118个应用场景,同步发布珠江文旅、智能物流2条低空经济规划航线。

顺丰广佛区科技负责人林国强表示,广州大学城全域低空物流枢纽规划航线(顺丰)将在飞行营地设立智能物流中转枢纽,打造“前店后仓”的展示中心,现已启动飞行营地核心区至广东工业大学线路,后续有望实现广州大学城12所高校全覆盖。

图片

顺丰方舟40无人机进行飞行演示。

这不是番禺区在低空经济发展应用场景中的首次突破。去年4月,番禺规划17公里空中环岛线路;今年年初,番禺在全市率先发布大湾区跨城低空快速出行网络。

杨伟希透露,未来,低空飞行营地还将搭建低空产品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备件供应链体系,服务产品聚广州、广州卖全球;构建低空文化传播阵地,为市民朋友更好了解低空、走进低空、感受低空提供新的打卡地。

在广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吴萨看来,广州低空飞行营地既是全市低空技术和产品展示的示范平台,又是场景、研发、体验、应用等元素接的融合平台,还是带动产业链企业集聚的聚合平台。

他表示,未来将积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加强龙头企业招引,夯实软硬基础设施,探索大湾区跨境飞行等新场景新业态,支持营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加快打造全球最大、功能最全的飞行营地集群。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美苏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