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后,佛山又添了不少新风景。
不少市民游客发现,一个代表“环两江先行区”的新Logo悄然现身街头。这个以“双江环流”为创意、寓意腾飞与联动的视觉标识,是佛山正全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印记。
作为全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部署,“百千万工程”正是要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城乡二元结构难题。今年初,“环两江”先行区规划落地,随后,佛山以高密度、快节奏的行动予以落实。从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专项会议,到促进医疗服务下沉镇村的具体措施,再到金融支持乡村产业的创新方案……一系列跨领域的组合拳密集打出,勾勒出将宏观战略转化为镇村高质量发展的“佛山实践”。
西江、北江与思贤滘连通,形成非常稀有的“几字湾”。
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佛山迎来一场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破局”。
年初,佛山市委提出规划建设“环两江”先行区,着力打造成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地、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高品质岭南水乡旅游目的地。
今年4月,《关于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印发,全面部署“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此举正是佛山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拓展经济发展纵深的战略部署。
南海九江下东村与顺德龙江甘竹滩交界处。
先行区的擘画,源于对省委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使命的担当,也直面佛山“东部强劲、西部亟须提升”的短板与现实。这片承载着“北向战略”与“西进计划”的战略交汇点,旨在培育一个强有力的“中部增长极”,以其“承东启西”之姿,辐射带动东西两翼,从根本上重塑佛山区域发展的内在逻辑。
这不仅是地理空间的整合,更是区域发展逻辑的重塑。为此,《意见》系统谋划了“六项工程”作为支撑骨架:从注入新动能的“产业体系向新”,到打造新IP的“文旅融合”;从守护母亲河的“全域治水”,到提升颜值的“城乡增绿”;从拉近民生差距的“公共服务提质”,到打破制度壁垒的“重点改革攻坚”。
在空间上,一个“1+2+3+4”的格局清晰浮现:1个环两江活力圈,2条水陆发展廊道,3类产业集聚区,以及4个新型城镇组团。蓝图指向清晰的阶段目标:到2025年成为“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的展示窗,到2027年形成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到2030年根本改变城乡面貌,成为展现“多彩佛山”的重要窗口。
规划落地的背后,是越发清晰的“佛山战法”:从点状分散转向全域协同,统筹“一盘棋”。
民生福祉和人才吸引力,是提升居民获得感最直接的途径。在“环两江”先行区的推进序列中,教育与医疗被置于优先位置。
变化正在发生。“十四五”以来,佛山教育发展已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全市拥有1836所基础教育学校,153.7万在校生,“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格局基本形成。佛山教师在多项省级评定中入选数量高居地级市第一,相关经验也在全省进行交流。
但追求不止于此。基础教育需要更优质、更均衡。今年4月,佛山市召开全市教育大会,会上提出要加强重点片区资源导入,聚焦“环两江”先行区建设,加快开展先行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聚焦核心区六镇街,大力实施领航、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五大行动”,着力补齐短板,增强发展动力,打造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各项举措密集落地。5月,《佛山市推动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方案》正式发布。佛山市第一中学禅城学校、佛山市第一中学三水学校、佛山市华英三水学校、石门西樵山学校、南海实验学校有为校区、南海儒林实验学校、顺德区第一中学龙江外国语学校、佛山市高级中学新校区等8所学校揭牌,一批义务教育跨区域教研共同体签约。
佛山全力提升“环两江”先行区教育软硬件水平,以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带动教育事业焕发新气象。
医疗改革同样步履不停。目前,佛山85%的镇街配备了二级及以上医院,6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能力推荐标准,高水平医疗机构数量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今年7月,佛山环两江先行区卫生健康强基创优行动启动仪式举行,《佛山市推进环西江—北江区镇村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发布。佛山计划通过三年系统推进,让先行区近400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目标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显著提升服务能力与均等化水平,并通过深化医防、医育、医校、医企、医养、医产“六医”融合,为“多彩佛山”注入健康活力。
7月16日,佛山举行环两江先行区卫生健康强基创优行动启动仪式,启动了“五大名院强基层”行动,其中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与顺德区第五人民医院(龙江医院)结对共建,挂牌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龙江医院”。(图源:龙江镇)
随着“五大名院强基层”“十大中心优服务”等行动落地,一个更健康、更幸福的“环两江”先行区值得期待。
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再造一个新佛山”目标,以产业形态更加现代、发展动力更加充沛、城乡区域更加协调、文化价值更加彰显、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民生福祉更加厚实这六个“新”描绘了新佛山的内涵。
在这其中,金融扮演着关键角色。双节前夕,佛山市举办“潮涌两江 金融赋能”金融支持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活动。大会释放出积极信号:佛山将力争在三年内为先行区导入各类金融资源超1000亿元,打造金融支持镇域经济发展的“佛山样板”。
这不仅是资金量的投入,更是佛山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核心,破解镇域金融痛点、激活内生动力的战略抉择。
据统计,2024年以来,环两江先行区12个镇街贡献了全市36.6%的GDP,但目前仅享有23.6%的信贷资源。产业与金融资源的不匹配,既是挑战,也指明了发力方向。为此,佛山率先推出“金融12条”系统性解决方案,围绕“结构优化”“企业发展”“上市并购”三大行动展开,勾勒出金融支持镇域经济的“佛山样板”雏形。
本次大会提出,“金融机构要树立与地方发展共生共荣的理念,积极参与到先行区的建设中;要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切实发挥金融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的要素支撑作用;要发挥政府、机构、企业多方联动的作用,探索金融支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新样本。”
活动现场,19家金融机构与先行区镇街集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授信额度超1100亿元,覆盖产业基金、保险保障、信贷支持等多个领域。(图源:佛山市委金融办)
金融赋能的核心在于培育区域的“造血功能”。会上,西樵镇分享了区域发展实践,通过13亿元文旅项目经营权出让资金,联动10亿元文旅基金,实现了“投入-收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最终带动文旅收入增长25%。镇域经济内生动力正在被激活。
佛山西樵山。
在一场场重要大会,一张张蓝图与“作战图”的背后,变化正在发生。这条跨越西江、北江的协同发展新航程,正乘着“百千万工程”发展的东风,为“再造一个新佛山”勾勒出清晰的现实图景。
统筹:何惠文、路漫漫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倩、郑煜晓、路漫漫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郑俊彬(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