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三季度券商罚单全景:中信证券“被点次数”居首

南都N视频APP · 湾财社
原创2025-10-21 23:40
图片

2025年前三季度已过,券商行业在金融市场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于券商合规运营的审查力度丝毫未减。

iFind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共有68家券商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系统的罚单。从行业合规生态来看,头部券商与中小券商均是监管的关注对象,经纪业务、投行业务则是监管的重点关注领域,合规管理能力越发成为券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

中信证券以5次居首

“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是监管部门对证券行业一以贯之的态度证监会正在持续强化对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监管,压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南都·湾财社据iFind数量发现,2025年前3季度共有68家券商机构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系统(含各地证监局、上交所、深交所)的126张罚单。

在统计周期内,中信证券以5次被监管点名的频次位居行业第一,凸显其作为行业龙头在业务规模扩张中面临的合规监管压力。

图片

紧随其后的是中信建投证券、长江证券、华安证券、东海证券、渤海证券,均以4次被点名次数并列第二梯队。

在上述券商之外,被点名次数达到3次的还有浙商证券、粤开证券、西南证券、五矿证券、天风证券、申港证券、平安证券、国融证券、广发证券。涉及券商类型既有全国性综合券商,也有区域型券商,业务集中在投行、经纪等传统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行情好转的2025年,券商经纪业务成为监管的重点关注领域。以中信证券为例,其济南分公司在9月份收到的来自山东证监局的罚单正是指向了基金销售。

据悉,该分公司存在不具备基金从业资格的营销人员开展基金销售活动的情形,个别员工向客户宣传推介基金产品时未使用公司统一制作的基金宣传推介材料,反映出该分公司未能严格规范员工执业行为、合规管理不到位。

此外在2025年6月,因存在从业人员向客户提供投资知识测试或开户知识测评答案、向客户返还业绩奖励、向未和公司签订投顾协议的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的违规行为,中信证券的浙江分公司、绍兴分公司被浙江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警示成为最常见的监管措施

从具体的监管措施来看,各家券商的情况并不相同,有的被出具了警示、责令改正、记入诚信档案中等监管措施中的其中一种,有的则同时被出具多重监管措施。

从券商收到的监管措施来看,警示是最为常见的措施,从次数来看,126张罚单中共计出现了85次“警示”,这意味着每3张罚单中,就出现了2次“警示”。

在“警示”之外,责令改正同样是高频的监管措施,共计出现了31次。需要注意的是在这31次中,“责令改正”单独出现的次数为15次,以“组合”形式出现的次数达到了16次。

此外,以行政处罚“罚款”与其他监管措施形成“组合拳”的形式往往出现在重大违法违规事件中。

以东海证券为例,其于7月份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据悉,经中国证监会查明,东海证券在担任金洲慈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重大资产重组独立财务顾问的项目中,出具的相关文件存在重大遗漏、虚假记载,在独立财务顾问业务中未勤勉尽责。

中国证监会认为,东海证券上述行为涉嫌违反了200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决定对其责令改正,没收业务收入1500万元,并处以4500万元的罚款。

合规是券商发展“基石”

2025年是全面注册制实施深化的关键之年,证券行业合规监管呈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的态势。监管部门通过对券商各类业务的持续核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以此维护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从监管关注的业务类型看,投行业务的保荐质量、信息披露真实性,经纪业务的客户适当性与合规销售,资管业务的产品备案与运作规范,以及内控机制的有效性等,均是高频关注领域。

对券商而言,合规管理已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业务护航者”。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能帮助券商规避监管风险、提升市场声誉,进而在业务竞争中占据优势;反之,频繁被监管点名不仅会损害券商市场形象,还可能面临罚款、业务限制等处罚,对经营业绩造成实质性冲击。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吴鸿森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