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技伦理治理!广东首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四位院士领衔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5-10-21 20:56

2025年10月21日,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承办的“筑牢科技伦理基石,共建科技向善生态”广东省科技伦理治理宣贯培训活动在广州举办,活动现场举行了第一届广东省科技伦理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任仪式。据悉,该委员会汇聚了20位资深专家,钟南山、侯凡凡、徐扬生、毛军发四位院士受邀担任顾问,为委员会工作提供顶层智力支持。

图片

“筑牢科技伦理基石,共建科技向善生态”广东省科技伦理治理宣贯培训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广东设立科技伦理治理专家咨询委员会

探索提升科技伦理治理水平

2023年,广东结合科技创新发展实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实施方案》,结合广东科技创新实际,从构建完善治理体系、健全审查监管机制、加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开展教育宣传和理论研究、强化治理保障等方面,提出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18条具体举措,其中明确要求广东设立科技伦理治理专家咨询委员会。

培训活动现场,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致辞表示,活动旨在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落地见效,引导各单位准确把握国家和广东省有关工作部署,提升伦理治理工作的能力水平。龚国平表示,今后将推动广东科技伦理治理再上新台阶。一是探索确立创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边界和准则,加快出台配套细则和指引,形成引领性的“广东方案”。二是支持深圳探索建立区域性科技伦理审查平台,指导各创新主体开展伦理审查,推动跨机构、跨区域科技伦理审查结果互认,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审查示范点,同时推动技术监测能力建设,提升风险预警水平。三是将伦理教育贯穿高等教育、职业培训全过程,发挥科技类社会团体和科普活动的作用,培育大众科技伦理素养。

图片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致辞。(主办方供图)

本次活动上,第一届广东省科技伦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汇聚了医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法律等多领域的20位资深专家,作为广东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智囊团”,将为广东科技伦理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建议,指导开展伦理审查监督和前沿理论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教授候凡凡作为顾问代表发言时承诺,专家咨询委员会将从三方面全力履职:立足专业领域,为政策制定、重大项目伦理审查、前沿风险评估提供智力支持;兼顾国际经验引进与本土问题研究,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落地双向贯通;做好伦理规范践行表率,积极参与科技伦理治理宣贯工作。

图片

第一届广东省科技伦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主办方供图)

专家解读科技伦理治理政策、地方实践

探索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治理

培训活动上,来自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深圳市科技创新局、中国伦理学会科技伦理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的资深专家就国家科技伦理治理政策解读、地方伦理治理实践经验、人工智能、医学、生命科学三大前沿技术领域的伦理治理机制创新等话题展开分享。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一处处长邓益志以《我国科技伦理的政策及实践》为主题,重点分享了科技伦理治理面临的形势需求、治理体系框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建议。深圳市科技创新局科技监督和诚信建设处副处长李维维具体讲解了地方科技伦理治理的经验。聚焦如何引导企业建立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加强自我伦理监管,李维维从加强企业科技伦理意识、推动企业建立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实现区域科技伦理的结果互认三方面提出破题思路。

在当天下午的人工智能领域分组研讨活动上,中国伦理学会科技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伦指出,当前人工智能面临数据、算法、算力三大核心伦理风险,需通过制定基本原则、实施风险分类分级管理、规范伦理审查、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等措施防控,并倡导推广伦理工程学,以技术手段前置化解伦理风险。

图片

中国伦理学会科技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伦作分享。(张雨亭摄)

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主任毕高丽围绕人工智能科技伦理的意义、风险、治理模式及《人工智能科技伦理管理服务办法(试行)》核心内容展开解读,她分享的数据显示,在梳理的191个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案例中,近四成为大模型风险,近三成为深度合成风险,其余涉及机器人、生物识别、语音助手等领域。毕高丽强调,随着新技术快速迭代,各类不确定性风险将持续涌现,需要跨行业、跨技术领域协同开展风险评估与应对。

图片

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主任毕高丽作分享。(张雨亭摄)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张雨亭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